近年来,兴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双高双普”各项工作,全市基础办学条件、教育环境、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17-47-26-58-9.jpg

兴平市教师在线互动课堂

  近年来,兴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双高双普”各项工作,全市基础办学条件、教育环境、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4年兴平市全面拉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序幕。兴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在全省率先抢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2017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兴平市名列其中。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和省教育督导团专家组对兴平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教育信息建设已经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兴平教育工作一张亮丽的名片。发展,与时间赛跑;赶超,同挑战交锋。在全省践行“五个扎实”、加快追赶超越的大潮中,兴平市不等不靠、有进有为,以实现“数字兴平教育、智慧兴平教育”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突破点,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新长征。

举全市之力 高点定位 着力构建一流教育信息化体系

  兴平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调研信息化建设,在财政方面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是给了最大的支持。

  ——高层位谋划。制定出台《兴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2014-2020)》等纲领性文件,筹备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电化教育中心,在各校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站,构建了一张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体系。

  ——大手笔投入。党政主要领导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开绿灯”,2014年、2015年连续投资6200万元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成全市学校校园网“三通两平台”体系。2016年,继续向“纵深发展”,投资金1000万元完善城乡信息化网络建设。

  ——硬举措落实。市委、市政府围绕信息化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从严问责工作滞后单位,有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3年来,全市在城乡中小学累计新增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液晶触摸一体机1135套、多媒体教室769个、学生计算机教室256个。新建录播教室及校园电视台21个,落实教师用计算机3032台,学生用计算机4110台,提前两年实现《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目标要求。

  目前,该市信息化数据中心拥有刀片服务器1台、机架服务器2台,数据中心存储设备1套,信息化数据中心采用委托兴平电信代维方式,固定IP70多个,独享4G带宽,初步实现了教育系统办公、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功能,为“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保障。

施科学之举 攻坚克难 实现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深度融合

  该市教育局局长张立志说:“教育信息化是该市迈向教育强市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成是基础,用好才是关键。”基于此,该市秉持科学理念,注重系统谋划,在设施配套使用上做到了点线面结合、教研修一体。

  ——“班班通”。该项工程基本覆盖全市88所中小学,1170个班级,拥有庞大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涉及全学科、全学段,并随时更新。兴平市积极与西安市教育局联系,共享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平台”,为兴平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教师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已经成为常态,学生更喜欢上课了。

  ——名师工作室。该市以全市省市级名师为核心,依托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构建本地名师资源工程建设,让名师资源、校本资源、教材资源进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室,实现了资源共享。

  ——录播室。录播室主要用于课堂实录、录课反思、学情掌握。利用录播室录制名师及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及时自动传至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对教师上课进行实录,课堂同步实录上传到系统服务器,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就能自动合成,极大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电子备课。全市多数学校已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和计算机全面实现电子备课,老师在备课中采取同年级同课头老师分章节备课,备完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力争达到每节课都备成精品,形成电子共案,以期达到课课都是精品,学生人人都能接受的优质课。

  ——网络学习空间。该市积极筹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优质资源通达每一个教学班级。目前,全市注册教师达85%以上,开通了个人空间3813个,实现了光纤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成功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利用现有的21个录播教室,对全市3138名教师进行“优课”录制。全市网上晒课1315人、晒课1405节,15人获得部级表彰、75人获得省级奖励。

  ——互动式在线课堂。实现城区优质课堂与农村对应帮扶学校同步授课和在线互动。槐巷小学与师资薄弱的阜寨固寺小学、丰仪中心小学进行在线试点互动授课,建设在线直播课堂和双向音视频的互动在线教室,实现了学生参与城区优质课堂的互动等教学活动。

  ——三段五级培训。在教师信息能力培训上实行“三段五级培训”,采用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电教中心组织邀请计算机、电子白板等相关企业及省内 ”,大力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有机结合。

  发展无穷期,奋斗不言止。《兴平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面对国家和省上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机遇和省市追赶超越总体要求,兴平追求卓越。唯有追赶,兴平教育才有出路;唯有超越,兴平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文/王超 杨程美 张正旸;图/张宁)

原标题:陕西兴平市让信息化建设成为教育“追赶超越”发动机

转自:互联网转载 

中国教育数字化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