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辽宁省电化教育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辽电教馆字〔2019〕12号

各市电教馆(部)、中心:

  根据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馆制定了《辽宁省电化教育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2019年4月9日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为原则,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厅的总体要求,调动各方面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深入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重点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推动辽宁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核心目标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实现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在教育厅的领导下加强各地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实现增速降费。全面落实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探索建设智慧校园。

  二是加快推进辽宁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大力拓展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三是全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鼓励所有学校、教师和适龄学生均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推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继续推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地区和优秀学校。完成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人人通”专项培训,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深入。

  四是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工作,逐步达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着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五是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建设,组织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六是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辽宁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骨干及信息化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工作,增强信息化应用、研究、服务和管理能力,优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七是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推广教育信息化典型区域案例和典型学校案例的经验和做法。统筹实施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和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典型区域案例及学校典型案例,组织开展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

  八是加强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信息安全风险,增强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统筹部署

  1.做好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统筹部署与协调

  深入贯彻并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召开2019年辽宁省电教馆馆长工作会,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2.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升各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水平。

  加强各地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学校应用管理、技术防护、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二)全面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3.加快推进辽宁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形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推进省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起草《辽宁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规范引导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落实《辽宁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为各级资源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环境建设及资源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4.深化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配合省教育厅,继续做好2019年辽宁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发挥教研员群体力量,总结凝练优课资源创新应用模式,深入推进资源的有效应用,开展网络教研和优课应用。(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5.培育和建设一批教育资源建设基地

  逐步形成合理的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审核机制。启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项试点项目,逐步建成涵盖各级各类学校主要学科的数字资源应用示范基地学校;建成和推广一批符合新课改要求和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培养一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育一批特色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典型,以引领和带动全省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6.开展“三个课堂”资源建设及应用

  依托辽宁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所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入推进“三个课堂”的有效应用。在满足教育公益化的需求前提下,探索对部分特色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7.推进网络思想政治与法治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

  根据中央电教馆的要求,组织开展“中国梦—行动有我:2019年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评选展播活动”和“2019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三)持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8.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

  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起草《辽宁省基础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牵头部门:基础教育教研部)

  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根据要求推送3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10所优秀学校参加国家遴选活动,推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牵头部门:培训部)

  积极配合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我省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校长、骨干教师,参加2019年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加强学校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组织与推进、建设与应用。(牵头部门:培训部)

  (四)大力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9.开展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

  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力,组织开展辽宁省电教馆“送教下乡”、“送培入校”、“研修进课堂”等一系列送教活动。(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贯彻落实“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起草《辽宁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实施方案》,探索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网络研修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努力创建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群体。(牵头部门:基础教育教研部)

  起草《2019年辽宁省(市)电教系统网络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形成定期上报制度,做好资料整理、总结报送等相关工作。(牵头部门:项目部)

  (五)落实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10.遴选认定典型区域、标杆学校和典型案例

  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技厅〔2019〕2号)要求,配合落实“百区千校万课信息化示范工程”。针对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效果突出的应用模式进行培育和提炼,推荐一批优秀教育信息化优秀区域、优秀学校和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推广典型经验。(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创新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和应用模式。推广教育信息化典型区域案例和典型学校案例的经验和做法。统筹实施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和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典型区域案例及典型学校案例,组织开展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六)扎实推进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11.加快推进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

  基础教育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厅要求,加快推进未联网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实现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实现增速降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无线校园网,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12.引导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根据《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要求,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推进我省基础教育“百所”数字校园、“百所”智慧教育创新项目学校以及16所信息化示范幼儿园的指导、监督和中期检查等管理工作。(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开展“职业教育百所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配合中央电教馆完成实验校的评估工作,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征集优秀空间,汇聚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院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牵头部门:教育资源部)

  (七)深入开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13.持续做好教师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训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根据教育厅工作安排,适时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落实教育厅与电信运营商战略协议中有关辽宁省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工作。(牵头部门:培训部)

  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组织大连市、营口市、辽阳市和盘锦市等地区开展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与测评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积极与尚未全面开展“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的地区沟通,做好各市“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的指导工作,促进“能力提升工程”在各市高效开展。(牵头部门:培训部)

  做好“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项目的实施工作,举办一次集中培训,完成网络课程学习任务。(牵头部门:培训部)

  做好“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综合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国培计划”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创新培训项目,运用人工智能、同步课堂等新技术开展教师培训,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应用的创新实验,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牵头部门:培训部)

  14.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继续办好常规赛事活动。组织实施辽宁省第二十三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辽宁省第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辽宁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辽宁省优质微课征集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牵头部门:基础教育教研部)

  起草辽宁省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性文件,遴选、指导建设30个中小学校作为“辽宁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牵头组建“辽宁省中小学创客联盟”,组织联盟学校进行交流活动。(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组织开展辽宁省2019年信息与通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展示评选活动、“互联网+课堂:新时代活力课堂探索与系列研讨”、2020年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课堂教学遴选活动、辽宁省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继续做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工作,激发教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推动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内化为信息素养。(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推进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做好中央电教馆“教育云学科规模化应用项目”沈阳和大连试点地区应用指导和管理工作;做好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沈阳和阜新地区应用指导和管理工作;做好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结题指导工作。(牵头部门:基础教育教研部)

  (八)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

  15.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做好辽宁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骨干及信息化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工作。依据学科学段,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骨干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工作。(牵头部门:基础教育教研部、发展规划部)

  16.完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

  探索建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推广并规范社会团体、企业支持的多元化参与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牵头部门:项目部)

  17.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署、重要举措、重要成就,充分展现各地各校信息化工作创新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牵头部门:发展规划部)


原标题:关于印发《辽宁省电化教育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中国教育数字化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