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有没有受到中国八卦的启示?”近日,上海大学推出“人文智能”通识课,该校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在首堂课上向学生抛出了这个问题。该课程是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之一。
从2018年3月起,上海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引导学生摆脱学科和专业的束缚。其中,“人工智能”和“智能文明”两门课已完成讲授,“人文智能”“智能法理”两门课于今年冬季启动,“智能生命”课将于2019年3月推出。
作为“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程策划人,顾骏表示,学习人工智能不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学生的“专利”,人工智能研究天然具有融通文理的特点,不了解人本身,不足以在研究人工智能上取得突破,系列课程带领学生开阔视野、探究未来,正体现了通识课应有的价值。
在内容设置上,“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不仅展示人工智能技术,更包括对人工智能的形而上思考,尤其注重人工智能与不同学科的交叉。例如“智能文明”课分为10个专题,分别从社会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视角观照人工智能,探讨人机交融、机器人与法律的自由裁量权、机器算法与信息呈现等热点前沿话题。
原标题:上海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程
转自:互联网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来函liuxin#ict.edu.cn或客服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