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契机,组织1500余所中小学校、5.7万余名教师、88万余名学生深化国家平台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青海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平台应用突出作用

青海省把用足用好国家平台作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首要任务和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教育厅出台了《青海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将国家平台应用纳入市州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定期公开通报各地应用数据,并与省级教育数字化项目资金安排挂钩,督促民族地区学校广泛应用平台,加强平台应用的组织管理,着力夯实深化平台应用的基础。

二、注重示范引领,支撑区域教育提质增效

青海省把用足用好国家平台作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首要任务和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教育厅出台了《青海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将国家平台应用纳入市州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定期公开通报各地应用数据,并与省级教育数字化项目资金安排挂钩,督促民族地区学校广泛应用平台,加强平台应用的组织管理,着力夯实深化平台应用的基础。

三、突出平台效能,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水

组织教师围绕平台使用开展培训研修。重点面向农牧区开展大规模线上培训,帮助边远地区教师熟练使用数字化设备。利用平台组织开展区域教研、教师研修,提高校本和网络教研水平。并将平台资源使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组织教师在寒暑期利用平台开展线上研修,参训率达到87%,促进教师专题研修资源与各级计划内教师培训有机衔接。

四、完善支撑环境,加大平台使用的基础保障

把完善平台应用所需的基础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项目资金投入的重要方向。2年来,省级统筹1.4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学校基础支撑环境。多渠道争取各方支持,及时更新农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设施,提升校园网出口带宽。为各地用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应用案例1:西宁市阳光小学

平台连通梦想  赋能乡村学校扩优提质


西宁市阳光小学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优势,探索构建了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研学和精备、精讲、精练、精研相辅相成的“3+4”双师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双师课堂新模式

为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优势,探索构建了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研学和精备、精讲、精练、精研相辅相成的“3+4”双师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20240410205037.png

  图1  阳光小学双师同步课堂模式


课前。教师精心备课,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等形式,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带领下,精心研读课标、教材,同步观摩平台课程资源,重点学习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精讲重难点等内容,并在学习平台名师的教学策略之上,结合学情研制定教案。教师及时利用平台师生群,向学生推送预学任务和课程资源,组织指导学生观看课程视频进行自主预学,并反馈疑难问题。按照学生预学情况,教师预设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生发点,确定新课起点,教学重难点,制定双师课堂流程,做好课堂答疑、课后辅导,设计相关习题和作业。

课中。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播放线上名师教学片断进行精讲,筛选适合学生学情的课中练习,精练习题。授课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对学困生给予点拨指导,当堂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困惑。

课后。为学生推送适配性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使用国家平台班级师生群布置分层作业,教师在线答疑,并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二、创新教研新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备课资源及教师研修资源,开展“线上自主研修+线下主题研修”的混合式教研。

线上自主研修时,教研组长确定并指导主备教师完成课题选定、任务发布、教学设计等工作。组内成员按照选定的课题,研读课标、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在平台上搜索相应课程教学微视频,对课例进行解读,选择提取适切的资源片段导入课堂教学。通过平台优质资源的助力,让新入职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再迷茫,同时有效启发骨干教师探索教学设计新思路。

线下主题研修时,主备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说课,组内教师结合线上自主研修提出改进意见,主备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开展课例展示活动。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利用智慧教研平台、电子笔记等进行听课、打点,完成评课议课,在此基础上主备人对课例进行二次加工形成优课,成员共同切磋教学技能,实现专业共同成长。各学科教研组将每次研修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及时保存、分类整理后上传到学校校本资源库,供教师学习分享。

20240410421122.jpg

 图2  阳光小学集体备课流程图

三、借力平台优质资源助力落实“双减”

学校利用少先队活动、主题队会等时机,从国家平台优选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品质。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体育、美育、劳育以及科普等优质资源,融入学校社团活动,利用线上“好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引导学生选择线上博物馆、科技馆、实践基地等进行自主浏览学习,拓宽农村孩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家长和学生的视野,打开了通往优质教育、追逐梦想的“窗户”。

四、家校协同育人

学校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及时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中的精彩要点,并学习吸收优秀案例,结合学校实情录制家庭教育指导微课视频,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班级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分享“每周一课”,为家长提供专业建议。


应用案例2

应用案例2:西宁市韵家口小学

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构建“三环两层”教学新模式



学校以“让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力量”办学理念为引领,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构建“智教、慧学、精评”一体化的“三环两层”(即“课前、课中、课后”三环,“教师、学生”两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校本资源库建设和教研共同体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构建“三环两层”教学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应用场景中的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等场景,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劳动等学科中积极探索“三环两层”融合教学模式,打造智教、慧学、精评的高效课堂,实现“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发展理念。

20240410682313.png


图1   “智教、慧学、精评”一“三环两层”教学模式



二、构建整校推进实施路径

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团队引领为高质量推进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组建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的实验团队,深入实施“三环两层”双线融合课堂改革。

紧紧围绕课标,落实教学目标。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南,组织全体教师反复研读课标,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和功能模块,完善教学设计,构建应用场景,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加强教学研究,创设校本资源。在组织教师充分观摩学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由教研组牵头,对照研究课例,制定出课前预习单、课中任务单、课后展学单,组织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创建校本资源库。构建涵盖三单、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的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研团队互研共进。

课前。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班级群,按照教学计划推送学习课程和预习单,学生进行浏览预学、观看推送微课资源,进行课前预学。教师登录平台查找对应备课资源,完成教学设计。经过课前预习单的学习,扭转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样态,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听课效率。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预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优选平台微课资源,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实施“双师课堂”,高效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小组合作任务单,推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破解教学难点。形成以“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

课后。教师通过平台作业活动,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上传,教师通过作业活动批阅功能,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查阅,根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师在平台中发布问卷,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推送平台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达到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效果。

三、构建多学科融合“智教慧学精评”高效课堂


20240410946388.jpg

图2   多学科融合“智教慧学精评”高效课堂


语文。组织学生通过平台阅读模块开展读书活动,指引学生将学到的精读课文的方法理论应用到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写字环节利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讲解、线上线下教字的双线模式,将平台相关视频剪辑处理后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并及时组织展评和修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书写质量提升明显。


20240410890823.jpg


数学。课前组织学生对照预习单和推送的预习资源进行线上预学。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前掌握学生学习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策略。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进度,通过精讲、个别化辅导、重点播放教学资源片段等方式实现分层教学,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疑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授课教师的帮助下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英语。统筹利用平台的优质资源,提前布置跟读预习、推送微课视频,学生登录作业端跟读或观看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教师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及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平台组卷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练习,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组织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观看跟读纯正的英文视频,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有效培养语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时间,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20240410108079.jpg


劳动。对照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制定区域内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借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劳动教育资源,分年级制定劳动实践功课。

科学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学习观摩平台上优秀的科学小实验、科普短视频等资源,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课后组织学生观看平台上的科普教育讲堂,走进线上科技馆、博物馆,开阔学生眼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科技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同学们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实践能力。

艺术。组织教师提前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遴选点击率高、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利用教师备课场景精心备课,课中利用多媒体融合教学开展双师课堂,或同时借助乐器为歌曲伴奏,使学生感受更丰富的音乐色彩,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0240410702421.jpg

原标题:青海省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案例

来源:教育部资源中心  

中国教育数字化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