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7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时指出,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互联网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孕育变革,加速发展,推动飞跃,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复杂、多元与冲突并存的多重挑战——
一是,网络空间治理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散布垃圾邮件、传播不良视频、网络暴力等问题屡见不鲜,为网络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二是,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数字时代,小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大到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网络安全的防线需要不断修补筑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日前表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制度与管理来保障,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居安思危。
三是,网络霸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例如,一些美西方国家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搞技术封锁,影响全球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董彪撰文指出,网络霸权是破坏网络空间生态的毒瘤。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类社会面临的历史选择,也成为网络空间要回答的紧迫问题。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理念”。
“这一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网络社会的建设进程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高宇表示。
南京理工大学欧亚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哲认为,当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而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挑战,也是机遇。
“过去,在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共同处境和出路的创造性提法,为各国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陈蕴哲说。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强调,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网络治理除了要完善网络法治,还需要互联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网络空间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建、共享、共治。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焦妹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各方协作,其中网民的自律也尤为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应从自身做起,维护网络家园,避免其成为“垃圾桶”、“戾气场”。
原标题:习近平为何说“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
转自:互联网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来函liuxin#ict.edu.cn或客服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