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怎么学、咋发展——今年新增本科专业全解读
编者按高考结束,青年学子面临着一项重要的人生选择——学什么专业。专业的选择,或将影响学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而最新设置的本科专业,尤其受到考生及家长的关注。教育部日前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共21种,有的与民生联系紧密,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增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有的与城乡建设息息相关,如海南大学新增的乡村治理;还有的紧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
教育部: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2023年全国高考平稳顺利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规范管理,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近期,各省(区、市)正陆续发布2023年高考成绩,并即将启动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事项,教育部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一、在哪里可以了解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等志愿填报权威信息?考生可按照本省(区、市)公布的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时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查 ...
2023年各地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网址汇总
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考生将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各地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期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上海】【】今年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在:6月27日9:00—6月30日18:00。重庆市统一高考所有类别各批次招生的志愿均安排在上述时间段内填报。考生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错过志愿填报时间将无法进行补报。...
多地推动考古学专业建设,冷门专业逐渐“热”起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考古学资料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考古工作将成倍增加,会对田野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有更大需求。考古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可期。高考刚刚落幕不久,紧张刺激的志愿填报环节又将到来。选择什么专业,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后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教育部: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2023年全国高考平稳顺利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规范管理,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高考志愿填报参考:全国33所职业本科大学名单
自2019年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大学开始,截至2023年6月,我国职业大学数量为33所。其中,民办院校22所,公办院校11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相关文件指出,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学士学位授权和授予管理办法》进行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管理和质量监督;在证书效用方面,两者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 ...
学校与区域、兴趣与专业、专业与职业——高考志愿填报要重视匹配度
高考报志愿,是一门大学问。考生与家长不仅要做好技术层面的基础工作,还需要在“学校与区域”“兴趣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等方面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填志愿,怎样看待专业“冷热”
2023年高考结束,考生们即将进入同样紧张的填报志愿环节。记者调研发现,考生对热门专业仍跟风追捧、冷门专业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时有发生。当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步伐逐渐加速,当下所谓的冷门、热门专业是否还应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参考标准?光明日报邀请专家学者一起谈谈。经过优化改革而出现的新学科专业,不能简单用“好”或“热门”去定义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 ...
在面对“热门”专业时选择要理性科学
随着高考结束,如何选专业成为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围绕着这一话题,网络平台上也引发了热议。在讨论中,专业既有“热门”“冷门”之别,又有“显学”“天坑”之说,有些机构还打出了“量身打造、帮你择业”的宣传标语,如此种种渲染,更让人觉得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的确,专业选择很重要,但亦不可盲目、盲动、盲从,在填报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思忖一番。专业选择,需要理性看待“热门”与“冷门”的问题 ...
教育部公布2023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时间安排
根据教育部“2023高考护航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2023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将于6月22日至28日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行。活动期间,平台将提供文字问答和视频直播两种方式,文字问答咨询时间为9点至17点,鼓励高校积极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
高考志愿填报,理解规则,用好规则
七分考,三分报。高考结束后,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谁前谁后,孰轻孰重?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报道,本报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提供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采取“先冲—再稳—最后保”策略学生提问:填报志愿的总原则是什么?考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武汉大学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要填好志愿,首先要了解平行志愿的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