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每年花17亿请家教,中文课最贵
原标题:英国人每年花17亿请家教,中文课最贵英国父母每年花费17亿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9元)为孩子聘请家教,一些家教课时费甚至高达200英镑。据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1 4的英国学生在校外补课,每小时平均花费34 22英镑。家教课程中,最贵的科目是中文,平均每小时53英镑,其次是物理(47 5英镑)和化学(45 8英镑),最便宜的科目是历史(32英镑)。据报道,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中有1 3以 ...
魅力中文世界 多彩汉语人生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茹丝在日前孔子学院总部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上发言。来自印度的唐汉明在日前孔子学院总部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上发言。10年前,德国学生卢卡斯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成功,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成为全球第一位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日前,孔子学院总部公布最新数据,自2009年孔子学院奖学金设立以来,共有166个国家近5万名学生获得各类孔子学院奖学金。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表示, ...
美国务院报告显示赴美外国留学生人数连续第三年下降
美国国务院教育文化事务局和国际教育协会18日发布的国际教育交流报告显示,2018学年赴美国接受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人数同比下降1%。这是该数字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之前两年分别下降7%和3%。该报告显示,2018学年赴美接受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人数为26 9万人,低于2017学年27 2万人和2016学年29 1万人的数据。国务院负责学术项目的副助理国务卿卡洛琳·卡萨格兰德在当日记者会上表示, ...
海归求职,找的到底是什么?
薪水?待遇?价值观认同?海归在找工作的时候,想找的到底是什么?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站在评价雇主的角度,或许能更深层地读懂求职者的选择与偏好。而对于广大归国留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以更好地面对职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找:认同企业价值观今年是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詹文回国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回顾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詹文告诉记者,企业的价值观是她最为看重 ...
打破“就业时差”不能“坐等”
不久前,关于海归“就业时差”的话题讨论曾引发过不少公众关注。什么是海归的“就业时差”?简单来说,就是因在外留学,一些学生的毕业流程很难与国内企业的招聘时间相匹配,因而在找工作的时机选择中遇到困难,有的甚至错失了理想的工作机会。客观来说,国内求职的双节点“春招”与“秋招”在开始与结束之时,一些应届毕业的海外学子的课程尚未结束,边应对学业压力边找工作,有时还要兼顾回国参加相关招聘面试,的确需要很高的时 ...
上好打工这门课(延伸阅读)
我到日本留学后发现,“打工”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在留学生之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明天打工吗?”“后天要打工,不能参加社团活动。”作为一个留学生,最初我很怕去打工,担心被欺负,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后来当我迈出打工第一步时,发现并没有那么难。由于研究生的课程并不多,所以我做了两份兼职工作,一份是在中文学校教中文,一份是做翻译工作。虽然有时候觉得边上课边打工很辛苦,但更多的是感觉充实和充满成就 ...
英国允许本科三年缩至两年
今年秋季起,英国高校允许高等教育提供者将本科三年学制压缩到两年,实行“加速学位”,但授课内容、教学周数、学位质量等都保持不变。年初,英国议会完成了“加速学位”国家立法,允许两年制本科“加速学位”学费由每学年9250英镑的上限,提高至1 1万英镑。但两年制本科“减时间不减质量”,课程安排会更加密集。传统的三年制标准学位需就读三年每年有30周的教学时间(总计90周教学),而两年制“加速学位”将三年的课 ...
哈佛求学益无穷(跨越太平洋的记忆(14))
哈佛大学校园一角依稀记得,波士顿的夜晚很静谧。我呈大字形躺在查尔斯河畔,让自己彻底隐入星光点点的黑夜里,与这座城市肌肤相贴。在哈佛读研的那段日子是我思考力最蓬勃的时候,每天无数的问题在头脑中如指数般生长。我像海绵一般汲取着无穷无尽的养分,日复一日地读书、听课、思考、写作。如果说《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力量的种子,那么10年后,这颗种子终于在最适合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我常把哈佛比 ...
海归的“就业时差”:毕业时间与国内高校不同步
原标题:海归的“就业时差”:毕业时间与国内高校不同步万象海归的“就业时差”24%,这是近10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的年均增长率。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6 21万人,而留学归国人数达到51 9万人次。在情感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为“海归”。但当这些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他们才发现,与国内高校不同步的毕业时间、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异、身在外国而无 ...
美国驻中国大使布兰斯塔德:美国欢迎中国学生
原标题:美国驻中国大使布兰斯塔德:美国欢迎中国学生美国欢迎中国学生特朗普总统上月在白宫被问到美国是否欢迎中国学生以及中国学生是否可以获得赴美签证。总统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大学体系而它之所以伟大的其一原因是我们有大批来自中国的学生。我们希望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们欢迎中国学生加入美国校园。美国学校因其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而蓬勃发展,它欢迎来自所有背景和所有国家的学生。从小型学院到大型大学 ...
隔岸花分一脉香(跨越太平洋的记忆(13))
图片来源:昵图网布卢明顿的秋,同国内似乎并无太大分别。这座位于美国中北部的小镇,三面被森林环绕着,层层叠叠的绿树和鸟鸣拥裹起生活,使生活在其间的人对季节的感知也多了几分敏锐。转眼间,我在美国的访学生活已半年有余,经历了盎然的春、炎炎的夏,工作、生活早已步入正轨。不过,在秋风乍起的时节,却总觉得身边少了些什么,令人寻寻觅觅,怅然若失。是了,是那一缕清幽甜美的桂香。对这种有着清甜气味的黄色小花产生印象 ...
海归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中药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在炮制中药。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一场名为“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的展览于9月24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开幕。展览展示了7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图为观众参观“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展览。新华社记者陈俊侠摄今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 ...
海外学子 离家千里最念家乡饭
陈晓菡与同学一起烹制的菜肴海外学子离家求学,时空阻隔下,团聚成了奢望。不少海外学子通过寻找“家乡的味道”来排解留学生活的孤独。寻味之路上的种种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千里之外难忘乡味要说远在海外的学子最想念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中餐”。“国外的中餐比较贵,味道也不正宗。我在国内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做饭,现在正好有了机会。按着菜谱来,每天想吃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读研究生预科的陈晓菡说。她 ...
创业不易 风雨之后 才现彩虹
杜东洋近照夏凯近照“见过更大的世界,想要开拓更大的事业”“海归的身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见过更大的世界后,就想要开拓更大的事业,当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享物说的合伙创业者夏凯如是说。夏凯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之后在硅谷印象笔记数据团队和西雅图微软“必应”搜索引擎广告部门任职。2015年回国后,作为早期成员加入小红书,2017年离职后开始合 ...
海归求职季:过来人帮你从容应对
雷木穗子(右二)在康奈尔大学交换时与同学在一起。骤降的气温和泛黄的落叶提醒着人们秋天的到来,对于国内毕业生来说,以秋季为起点的求职季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2个多月。参加宣讲会、投简历、笔试、面试等流程已经烂熟于心。而对于尚在海外读书的留学生而言,求职压力同样存在。在日前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显示,近30%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未达到预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国内就业形 ...
留学回国,就业单位怎么选?
今年9月,庄凌(右三)与学校团队成员在英国卡迪夫向合作公司展示营销项目方案。2017年1月,金岚(左二)与研究生同学在苏格兰举办报告会。今年7月发布的《海归人才就业报告》显示,海外留学生呈现出“大出大进”的趋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51 9万,从改革开放至2018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65 1万,逾八成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如今,留学生回国发展成了大趋势,国有企业、跨国公 ...
爱与光明并存(我的回国创业之路)
黎晓新在为患者诊治2008年黎晓新(左三)受邀参加世界眼科学术大会。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是对黎晓新影响很深的一本书,从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起,她的心底就种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眼里无小事”。回国30多年来,黎晓新给患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重获光明的希望。“意料之外”的留学生涯1973年,怀揣着做医生的憧憬,黎晓新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即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院),成绩优秀的她在毕业后留校并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 ...
家有留学生 可怜父母心
很少有留学生一出国门就能理解父母心。但我想让你知道为了你的成长、留学,父母可谓倾注了他们的一切。但为什么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你却不愿意告诉他们?可能是因为你长大了,你想自己面对新的世界。考试不如意、同学关系没处理好、情感上受了伤,为了显得成熟、懂事,你都想一个人扛,想让他们觉得你已经能应付一切了。你认为他们不仅帮不上忙,还很烦,还会做一些可笑的事,所以能躲开的就尽量躲开,能沉默的就一定沉默。父母不是 ...
中国留学生在澳兼职工资偏低 劳工权利掌握不清
原标题:中国留学生在澳兼职工资偏低劳工权利掌握不清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中国留学生Jonathan在澳大利亚一直做的兼职工作都低于法定最低工资,他初来时甚至有人出价时薪12元(澳元,下同)请他,而他以为那是合法的。他近日接受访问时,透露自己忍受被压榨的经历和原因。澳大利亚民族台(SBS)的时事节目《FEED》报道,Jonathan来到悉尼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是在一对华人夫妇经营的小型超市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