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创新
12月5日—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任友群今天,我们共同关注怎样通过设计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变革。这里,我分享一下中国的几点做法。第 ...

陆以勤:高校信息化永远在路上
陆以勤 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 我眼中的高校信息化十年 我自2008年底开始从事高校信息化工作,至今仍然在一线从事相关工作。结合近13年的实践经验,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我所看到的高校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永远在路上,但每段路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风景。 纵向看我国高校信息化十年建设历程,大致可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当然,这里智慧校园的“智慧”还是 ...

郑庆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教育创新
郑庆华 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中叶的电气化革命,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革命。当前正在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革命。...

李星:纯IPv6的演进和创新之路
“向IPv6单栈演进成为全球范围内IPv6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推进IPv6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和利用IVI翻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切片等关键技术。”在日前召开的会议上,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李星教授表示。...

葛连升:信息化应成为职教改革总抓手
“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涉及的企业信息化交付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产业生态健康水平有待加强,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职业教育领域相关专家研究和引领。”...
雷朝滋:建设数字化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必由之路
教育数字转型的重要意义何在?目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推进?8月7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教育专场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发表主题演讲。...
张拥军:擘画高校数字化转型蓝图
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起,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教育部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年度工作要点中正式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悄然开启新征程。...

沈富可:高校数字化转型需回归教育本身
教育信息化最高层次的境界是:一草一本皆“教育”。而数字化转型正位于“教育”之下。教育的探索永无止境,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永远在路上。“要把高校数字化转型放在建设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从中思考和定位大学的价值。”在展望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时,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委员会秘书长沈富可如是说。...

吴建平:演进自主网络体系结构 强化网络安全基因
7月14日,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BCS2022战略峰会的主题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分享了他对当下“如何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的思考。吴建平院士指出,当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针对关键行业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频发,网络安全行业走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下,此时更加需要大家携起手来,贡献智慧创意、分享方案经验,为创造安全、绿色、开放、繁荣的网络空间美好前景播撒希望的种子。...

诺贝尔奖得主反思: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于2015年1月在东京的驻日外国记者协会举行记者会,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抨击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阙明坤:数字化赋能校外线上培训治理
日前,教育部公布的第18次校外线上培训巡查结果显示,今年暑假,绝大多数线上培训机构遵纪守法,没有违规开展培训。不过,此次自8月8日至8月31日的巡查仍发现了80多条违规问题线索,主要为无证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有证培训机构暑假违规开班、违规推送学科类培训广告、开展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等。...
潇雨:劳动教育为智慧康养人才培养赋能
走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民生实践基地,实训中心窗明几净,实训室设施设备摆放整齐有序,技能示范的教师有声有色,自主实训演练的学生专心专注。得益于“8S”管理理念的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成为教育教学常态。...
五要素建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
思政课上,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无疑是创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在常年的教学指导与观察中,我认为可以从五个要素上去建立对议题式教学的规律性认识。...
思政课教师如何用好新课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旨在回应新时代的教育之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要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可以说,新课标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擘画了蓝图。通读文本,把握变化新课标与其说修订,不如说是...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做好“技术定位”
在教师教育领域,一股“技术浪潮”正在悄然兴起。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 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教育部已在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先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在北京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助...

祝智庭:需求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范式
虚拟现实等技术延伸了学习者学习空间和想象空间。手机上的“云课堂”(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教育之道·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家谈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技术革命均有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XR(扩展现实)、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必然...
为孩子们点亮人生梦想(教育时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无数师范院校培养的优秀学子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为孩子们点亮人生梦想。...
习近平为何说“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
“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7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时指出,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互联网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孕育变革,加速发展,推动飞跃,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复杂、多元与冲突并存的多重挑战—— 一是,网络空间治理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发 ...

常潘:高校数字化转型“人”是关键
“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简单易用、随时可达、富有弹性、安全高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或工具以提升教学、科研体验以及行政管理的水平。”在我们对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的采访中,他这样描述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在常潘看来,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要了解师生的需求,获得充分的人力支持,还要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人”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改变固 ...

张闯:高校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
高校数字化战略转型不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它是一个不断迭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要素伴生式生长的过程。 教育行业面临重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和高度,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