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愈发深刻。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普遍趋势。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并梳理美国各阶段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政策和法案,总结了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四大特点,即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加强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广教育软件应用以变革教学方式,通过国家政策的有力调节弥补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的领先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赋能;政策演进;实践特点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杨屿航,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500);马金晶(通讯作者),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云南昆明,65050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师教育联盟项目“师范专业认证引领的云南省一流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编号:BFJSJY003);云南师范大学第二批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H2020-A01);2021年度云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编号:SZ2021-B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愈发深刻。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普遍趋势。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之前,美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民义务教育,帮扶贫困人口。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而同时期美国教育质量却急剧下降。这一背景促使美国对未来教育产生危机感,美国政府开始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通过陆续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对国民教育进行直接干预,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实践措施,以推动国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政策演进脉络
(一)探索启蒙阶段(1983—1995年)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教育质量直线下滑,美国当局及民众深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4月,美国发布《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of Educational Reform)报告,特别指出快速发展的时代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威胁,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自此,美国政府把教育改革提到了一个空前的战略高度。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第一个将信息技术用于基础教育的政策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组织(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于1985年制定的《全民科学:美国2061计划》(Science for All-Project 2061 of USA)。该计划提出,以计算机为基础,结合各大课程板块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期望全美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科技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得到发展[2]。1991年,布什政府发布《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n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提出设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系统,该系统由联邦政府组织的专家小组设计,为美国各学校提供实际、可靠的研究成果、电子教科书和其它教育资料[3]。1993年,克林顿政府宣布正式实施由美国副总统伯特1992年提议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并重新命名为“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旨在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帮助学生获取海量资源,缓解教育信息的供需矛盾,“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4]。这一计划加大了美国在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目的是在信息和网络之间构建起一条“高速公路”,让广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教育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不断落地实施,教师对运用新教学技术和方法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学习并采用新的教学、评估和技术方法等,开始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1995年,美国成立了一个专业的教育技术专家组,结合当时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报告,为总统提供了一套关于K-12教育的指导和建议。
这一阶段,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美国颁发了与教育改革相匹配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链接K-12学校与信息高速公路》(Linking K-12 Schools to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教师与技术:建立连接》(Teachers and Technology: Establishing Connectivity)、 《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之内容》(Technical Literacy Standards: Content of Technical Learning)等政策文件。针对赋能教育的基建设施、师资水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对策,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逐步提升阶段(1996—2009年)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给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广阔前景[5]。美国政府为满足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开始发布一系列螺旋式上升、不断革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NETP),以期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完成教育领域的结构性变革。
为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支持,1996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第一版NETP——《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素养挑战》(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 Mee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即NETP1996。自此,美国开始推广教育信息化,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的运用。但由于经费问题该政策未能在全美大范围实行,于是美国国会同年通过了一项“E-Rate”计划,这是一项专门针对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旨在为发展较为落后的学校和图书馆提供教育折扣优惠[6],并且为每个学校提供便利的互联网服务,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
1997年,美国教育部开始建设第二代信息网络,发布《1998—2002年美国教育部战略计划》(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1998-2002)的专题报告,提出到2001年,美国所有学校的日常教学条件得到有效改进,所有教室都要与互联网建立连接。同时,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都可以在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下进行学习[5]。为保证这项计划得到切实执行,美国政府还发表了一份倡议宣言,其中着重指出“在今天的国家事务中,教育信息化处于最具有战略性的位置”。1998年,美国政府投入510亿美元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进了NETP的实施。
1999年,美国教育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发现,NETP1996拟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基本上均已实现。但教育技术仍然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于是2000年美国更新发布了NETP2000,即《数字化学习:让世界一流教育触手可及》(E-Learning: 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概念。NETP2000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为确保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和《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计划》(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2002-2007)均强调,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英语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缩短弱势群体和主流社会子女的教育差距[7]。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解决师资短缺和利用技术弥补学习经验和知识不足的问题,美国政府于2003年召集知名校长、信息技术专家等相关人员开始研制NETP2004。2004年,布什政府发布《迈向美国教育的新黄金时代:互联网、法律和今天的学生改革展望》(Toward a New Golden Age in American Education: How the Internet, the Law and Today's Students Are Revolutionizing Expectations),即NETP2004政策提出需要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虚拟校园建设,促进师生全面利用数字化教材。至此,美国在全面实施教育赋能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使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有了可靠的支撑点。
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教育领域也受到了极大冲击,在教育上的投资急剧减少,教育质量开始持续下滑。为此,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发布《复苏与再投资法案》(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旨在增强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支出最多的法案[7],提出为各州提供资金以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希望在教育领域上增加的投资可以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为美国未来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奠定良好基础[8]。
这一阶段,美国完成了计算机设施在全美范围学校接入因特网并达到100%覆盖,78%的学校配备了无线网络,97%的公立学校配备了投影设备,73%的公立学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公立学校学生与互联网计算机(生机比)为3.1∶1[9]。联邦政府在加强软硬件建设与经费支持的同时,也逐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广和使用纳入考量。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人才的素质。
(三)深化创新阶段(2010年至今)
在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为回应每个学生均能得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继续提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水平,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层面,试图以信息技术的力量改变当时美国教育质量不断下跌、高中辍学率不断攀升的问题,为学生创造终身学习环境。
美国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了NETP2010,即《改变美国教育:技术驱动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提出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10];2011年又发布《国际教育技术经验》(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ence)报告,聚焦当时世界上教育信息化较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在不断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注重学习借鉴相关经验。2012年,奥巴马政府发布了一个名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计划,旨在通过探索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运用,改善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异,不断拓展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内涵。美国政府在2013年发布的《连接教育计划》(Connect ED)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经费,帮助学校和图书馆引入高速信息网络。2015年发布《每个学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提出美国各州和学区要增加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加快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同年,奥巴马政府启动一项新的开放电子书项目,目标是帮助那些正在接受初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图书馆。2016年,美国教育部颁布《面向未来的学习:重构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即NETP2016,提出重视师生关系在科技教学背景下的转变,以科技推动教育公平;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当注重协调合作,保证家庭网络的连通性,提高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保护学生的隐私。2017年再次发布补充文件NETP2017,即《重构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对学习、教学、评价、领导力和基础设施的框架内容进行细化和进一步说明;注重开辟多种渠道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推广非正式学习、在线学习、项目式学习、远程学习等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努力在信息化教育视野中实现优质而又公正的教育[11]。截至2017年,美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NETP1996、NETP2000、NETP2004、NETP2010、NETP2016和NETP2017六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极大地推进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虽然美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仍未能很好地搭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信息时代之船”,但强调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政策的深层次内容。在AI发展的热潮中,美国政府2019年启动了“美国人工智能”(American AI Initiative)计划,肯定了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国国会于2021年通过了《美国救援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旨在满足学生在疫情影响下对于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强线上教育的普及。2022年4月,美国教育部发布《2022年政府公平计划》(2022 Agency Equity Plan),强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种族之间的平等,缩小区域差距,使教育成为“社会平衡器”[12]。
这一时期,美国通过制定连续性、渐进性的政策,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有力推动了全美所有学生投身于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通过进一步深化创新信息技术全面赋能教育领域,促进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使美国成为教育信息化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二、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
(一)促进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支持政策
在教育信息化专项计划中,美国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第二代信息网络建设”和“E-Rate”等项目,为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促进数字化学习和弥补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美国政府制定了不同版本的NETP以建立数字评估系统,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并将教育科技运用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图书馆都能使用优质的高质量宽带网络,美国推行了E-Rate项目,该项目在缩小美国不同地区中小学之间数字鸿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政府增加用于学校和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从而保证千兆宽带网络能够为学生所用。此外,学校和图书馆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灵活购置宽带服务,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师生对互联网容量的要求。二是在最具成本效益的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和图书馆可以自己建立网络宽带设施,并享受政府为其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国家为最后一公里的宽带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部分落后地区的学校可以通过E-Rate项目享受高达10%的建设成本补贴。对于享受乡村公共服务计划补贴的学校和图书馆,信息技术开发商和运营商亦不会因其享受补贴而降低宽带速度。三是联邦政府向各学校和图书馆提供20~90%不等的教育折扣,对贫困地区的优惠折扣力度更大。让贫困地区和乡村地区的学校获得更多利益,有利于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状况。
(二)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支撑。美国教育信息化成就瞩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完善,且乡村与城市同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证教育技术全面运用的基本前提,是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
美国采用地方分权制,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再到社区和学校,均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标准,促进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变革运动,倡导并建立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架构,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例如,联邦教育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教育技术办公室,并结合美国实际发展不断制定新的NETP。在各个发展阶段发布的政策和NETP都强调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减反增,多措并举,致力于确保全美所有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目前已取得的成就包括:全美99%的学生都能享受高速网络服务;政府和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支持、资助学校和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建设;各种组织(如“人人都能上网”)都致力于资助低收入家庭实现网络连接,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校方、信息技术开发商竭力保护学生隐私;提供优质的、无需付费的、开放的、最优路径的在线学习内容和资源;法律规定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功能强大的数字学校设备等优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三)建设高标准的师资队伍
美国十分重视及时更新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把教育技术水平列为中小学师资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是美国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切实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认为规范化是教师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美国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信息化标准。国际教育技术学会于2000年将各个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组织联合起来,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系统阐述了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与技能。这些标准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连接教师与技术》(Connecting Teachers and Technology)、《有意义地促进技术、教育和科学卓越法案》(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cience Act)等教育技术计划和法案中均有所体现。
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培训也是美国师资培养的一大特点。这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培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紧随时代发展,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耶鲁大学免费为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并对参与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补助。康涅狄格州的远距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42所高校、12所中小学开展合作,建设了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远距离在线培训资源,并取得良好反响[14]。
(四)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从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历史路径来看,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成熟,美国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实现路径等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具体体现为学科教学、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终身教育等方面。
一是在学科教育与教学中,将最新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在一线课堂。在硬件方面,已从基础计算机配套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到交互式白板、智能多媒体发展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教育配套设备等。在软件方面,美国有很多致力于开发教育应用软件的互联网公司,由于在一线应用时不能完美切合学生的多样需求,所以教师会对已有的教育软件进行加工和改造。
二是在教育的管理与评价上,美国联邦政府和教育部通过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对各州或各学区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价进行管理。例如,学区内学校的计算机配备程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与学区互动、无线网络配比和所获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信息都能快速查到,政府和教育部可以快速掌握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及校际差异。
三是在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情况方面,美国历来重视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互动。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不同科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讲义发到学校课程网站上,以便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一些学区、学院还设立了一些专项计划以推进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
四是在终身教育方面,美国教育信息化在知识经济时代致力于为所有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制。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的教育市场吸引了众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教育竞争,强调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15]。
三、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特征
(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武装设备,资金的投入程度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源于各州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协同发力。据统计,1998年,美国投入高达510亿美元用于实施教育信息化计划,主要包括完善技术支持、数字化课堂建设、配备数字化教学设施和更新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各类软硬件[16]。教育信息化实施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制定新的NETP以及各类加大资金投入的政策,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均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标准,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到2003年,美国已实现各公立学校100%接入互联网。在NETP2010发布之际,全美公立学校教室接入互联网也已实现100%全覆盖,投影仪等设备达到97%,生机比为3∶1。同时,有77%的家庭配备了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68%的家庭拥有宽带连接。随着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2015年,有超过半成的公立学校配备了专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技术整合教学的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CTO),使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得到有效增强[17]。
在政策保障方面,美国政府陆续更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政策,完善法律和市场运营机制,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各州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使得信息化建设资源不断向教育领域倾斜。总之,从美国的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从互联网行业巨头到各级信息化行业均不遗余力地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缩小数字鸿沟。
(二)重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美国将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衡量师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计划和方案不断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美国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等提出要求,注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全美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2000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联合了当时在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教育组织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系统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实施“高质量教师”(High Quality Teachers)计划,持续不断地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师在各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美国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为此,ISTE在2017年出版的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师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明确角色职责,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的教师技术能力标准[18]。美国重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取得发展,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也成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三)推广应用教育软件,促使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软件的推广和普及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断更新和愈发多元的软件相继面世并在学校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不断应用新型研究成果,从最开始简单的计算教学配套设备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再到线下的AI教学配套设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促进教学方式不断革新。同时,美国政府通过与信息化行业的深入合作,不断推陈出新,教育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加贴合各层次的学生,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不断优化管理服务体系。美国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管理。在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每年都会在全美范围内展开教育数据调查,其数据的有效性为各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19]。
三是不断提高获取教育资源的便利性。通过互联网教育技术平台如Google Classroom、Power School、Skill Share、EKStep等开放式教学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通达性。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官网渠道获得课程的更多信息。
四是不断完善终身教育。美国政府通过扩大学校的教育市场,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软硬件和教学新平台,致力于在知识经济时代为所有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机制。
(四)国家政策有力调节,强势弥补各区域之间数字鸿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数字鸿沟”这一概念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如何将数字鸿沟转化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力量,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和实践的新方向[20]。随着美国政府不断发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E-Rate项目”,《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家长和家庭数字学习指南》(Parent and Family Digital Learning Guide)、“美国救援计划”、《2022年政府公平计划》等计划和政策,促使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得以强势弥补。在美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自始至终均致力于缩小各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在起点公平层面,美国政府不断更新NETP等政策和计划,促进落后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师资水平、课程资源等尽可能与经济发达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在过程公平层面,美国的政府、社会和学校致力于保障每一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为学生提供匹配度较高的教育服务;在结果公平层面,各学校通过数字化教学技术,利用教育信息系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与评价,促进教育结果公平。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措施,美国政府不断缩小各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丰富并拓展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廖春红.《国家处于危机中》对美国教育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95-96.
[2]刘复兴.素质教育政策与《美国2061计划》——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程序的比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27-31.
[3]刘洋溪,钱梦婷,吴南中.美国教育信息化何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实践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05):66-83.
[4]Griffith J B, Smith M S.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and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4, 20(02): 93-95.
[5]李欣桐,李广,徐哲亮.技术赋能: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转向及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22(06):120-128.
[6]钱松岭,解月光,孙艳.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09):84-88.
[7]Congress Government.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B/OL]. (2009-01-26)[2022-02-28].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1th-congress/house-bill/1/text.
[8]王志强.《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教育项目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4):62-66.
[9]朱莎,张屹,杨浩,吴砥.中、美、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2):34-45.
[10]祝智庭,贺斌.解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06):16-21+38.
[11]吕宁.信息化2.0下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角色再定位——基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7》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1(04):36-42.
[1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2022 Agency Equity Plan Related to Executive Order 13985[EB/OL].(2021-01-20) [2022-06-16]. https://www2.ed.gov/documents/equity/2022-equity-plan.
[13]许涛.美国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数字教育,2017,3(05):1-9.
[14]蒋纪平.美国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及借鉴[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1):5-7.
[15]郑小林.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驱动力分析及其启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02):94-97.
[16]周敦.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618(14):164-166.
[17]胡永斌,龙陶陶.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362(03):36-43.
[18]马欣研,朱益明.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师角色——美国2017版《教育者标准》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9,16(02):99-107.
[19]吴旻瑜,郭海骏,卢蓓蓉等.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对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03):13-19.
[20]杨启光,赵雪丽,贾丙新.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美国家庭连接项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85-89+98.
Overview of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YANG Yuhang MA Jinj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Yunnan)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fiel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found. Develop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 universal trend worldwide.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sorts out policies and law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education in various stag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its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 capital input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to improve teachers’ applica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to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And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regions through strong adjustmen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to some extent, promoted i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sequently becoming a pioneer and leader i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worldwide,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at of other countries.
Keywords: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empowerment; Polic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s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原标题:美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政策和实践演进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