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实现。其中,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主题性、渐进式、多学科渗透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实现;组织与实施方式呈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丰富的课外活动为辅、以竞赛助力学习与实践的特点;师资培训注重制定以国家要求为导向的能力标准框架,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并重;社会协作支撑体系以政府制定的参考标准与指南为导向,以网络资源与专业组织的支持为支撑。文化与艺术教育以艺术课为主要载体实施,辅以文化艺术活动和教育项目;以“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为主要路径实施;师资培训注重职前培养与在职持续性专业培训相结合;通过立法、教育章程、多机构参与机制、资源平台形成社会协作支撑体系。结合我国国情,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出发展系统观视域下的以主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合作教学设计、将多主体参与的实践融入学生的成长之路、构建多元支撑系统下的学习共同体等发展方向。

  关键词:法国;传统文化教育;原则与价值观教育;道德与公民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秦志莲,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234);卞翠,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上海 200234);刘钰,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234)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面临一定挑战。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教育部于2021年1月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作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3]

  《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本文以法国中小学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组织与实施方式、师资培训、社会协作支撑体系四个维度分析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政策与实践,并总结归纳有效做法。

  二、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法国学校肩负体现、践行并向学生传递共和国原则和价值观的使命,通过知识和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智力的解放,在所有人都理解、共享和尊重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构建民主。[4]由法国国民教育、高等教育与研究部2015年3月发布,2016年9月实行的《知识、技能与文化公共基础》指出[5],学校肩负向学生传授法国宪法中最根本的原则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独立的判断能力、培养其社会归属感的使命。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则是学校履行该使命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

  道德与公民教育是实施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对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的开展时长、内容框架、教学开展方式、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小学阶段的道德与公民教育每学年36小时,每周授课1小时,其中半小时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6],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每个学段设置不同的探索目标或主题。小学一至三年级的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与“对世界的好奇”课程一同进行,小学四、五年级的课程则与历史—地理联合开展。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小学两个学段道德与公民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也与历史—地理联合开展,每周3小时,初中四年级增至3.5小时。[7]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与技术类高中)的道德与公民教育每学年18小时,鼓励学生以主题研究项目开展学习。从课程内容来看,法国中小学道德与公民教育呈现主题性、渐进式和多学科渗透三方面特点。

  1.主题性

  设定明确的教学主题是法国小学和初中开展道德与公民教育的特点之一,其中三大主题包括:一是尊重他人,即培养学生基于对自身和他人尊严的完整性认识,了解自身应具备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同时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宗教信仰;二是获得与分享共和国价值观,分享共和国价值观是学校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首要任务[8],自由、平等、博爱和世俗主义是法国的四大价值观和原则[9],这其中也包括团结、男女平等和反对歧视;三是构建公民文化,即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备道德敏感力、规则纪律性、价值判断力、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公民文化的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与公民教育中,还渗透在其他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物、体验环境、参与主题辩论等方式获得生态责任感。

  高中阶段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相关概念的理解,并付诸社会实践。高中一年级主要关注自由,探讨自由的原则与条件、自由概念与实践的变化。高中二年级主要关注社会,探讨当今社会纽带的基础以及弱点,探索如何重塑当下的社会结构。高中三年级主要关注民主,理解民主的基础、原则与条件,探讨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建设民主的未来。

  2.渐进式

  以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颁布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年度进展基准》[10]为参考框架,关注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是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又一特点。

  以获得和分享共和国价值观这一主题的知识与能力进展为例,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须掌握一些与共和国价值观相关的基础概念与信息,如法国的国歌、国旗、国庆节、官方语言、标志性建筑等。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则需要了解共和国价值观与原则的内涵与意义,探索实践的方式。初中二至四年级学生则须更深入地理解自由、平等、博爱的内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成为共和国公民的正确方式,还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探究国家各级、各类组织的主权职能及其对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3.多学科渗透

  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包括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现代语言、科学、体育等多个课程教学中。依据课程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其为未来成长为自由、自主和开明的公民做准备。

  以古代语言和文化为例,该课程主要为初中二至四年级和高中学生开设。课程内容围绕共和国、世俗主义和公民身份这三个概念拓展延伸,同时通过希腊语或拉丁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语言所对应的历史文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审视古代世界与时代,跨越时空维度,追溯现代价值观的根源和基础,进而成为共和国制度和价值观的有意识的观察者、理解者和传播者。

  (二)组织与实施方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

  道德与公民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教师主导的方式开展。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会预先设定学习主题,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做好课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以规范讨论和辩论的形式交换观点,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反思评价。在高中阶段,教师会拓展主题学习内容,教授学生多样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并辅助学生参与研究项目以深入学习与实践。同时,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与社区、商业、政治以及公共生活相关的人员接触,在实践中加深对共和国价值观和原则的认知。

  2.以丰富的课外活动为辅

  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公民判断力、批判精神并营造参与文化,学校以“公民之路”[11]项目为依托,将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作为学生从小学至高中阶段整体教育的一部分。该项目以学生参与班级、学校的社会民主生活为基础,鼓励学生与校外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参与公民教育项目与活动。为确保每个学生能从“公民之路”项目中受益,法国开发了一个定期更新的跟踪工具——FOLIOS,追踪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学生自己在该工具上填写与记录个人经历,以此让相关主体(家庭、国家教育人员和合作伙伴)清楚学生参与“公民之路”项目的进展情况。

  3.以竞赛助力学习与实践

  以政府倡议为导向,学区、地方政府、学校等多方主体合作参与的竞赛项目也是践行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例如,2017年10月,由法国时任总理和负责妇女权利与平等的国务秘书共同发起“法兰西平等之旅”倡议[12],旨在让每一位公民都能自由地表达对男女平等问题的看法,引导人们树立平等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女孩—男孩平等”学区网络[13]是这一倡议的组成部分,2016年起增设了两个分别以班级和学校为单位的项目奖项,旨在鼓励学生了解男女平等的文化、加强尊重性别与性别平等的教育、提高不同专业和教育层次中性别的多样性。自该奖项设立以来,有610个学生和教育团队荣获“平等大使”头衔。

  (三)师资培训

  1.以国家要求为导向的能力标准框架

  为培养能够拥护共和国价值观,理解公共教育服务的目标、价值观和基本原则,熟悉公务员权利和义务及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教师,法国积极制定相关能力标准框架。2022年,法国国家高等教师教育学院网络、学校教育总局等组织共同发布《关于世俗主义和共和国价值观的职前与职后培训标准》[14]。这一标准框架基于《知识、技能与文化公共基础》拟定,规定教师培训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了解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及其与学校的关系,掌握分享共和国价值观的技能,遵守教育系统基本原则和道德原则以成为负责任的教育者,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专业发展;其二,在学校传播共和国原则和价值观,掌握学科知识及其教学法,基于学生多样性设计与实施教学,为学生学习与沟通提供必要支持;其三,确保学校尊重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积极与团队、家长以及学校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在不断反思和应对挑战的同时,确保共和国价值观与原则得以分享与尊重。

  2.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并重

  在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强制性举措包括增加至少36学时的世俗主义和共和国价值观的必修课程;从2022年起,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一项旨在考查候选人公共服务能力和教授共和国价值观能力的口试环节。为了完成大规模的教师培训计划,已接受60小时培训的1000名教师教育者需要每年管理25万名相关教育人员的培训,并选拔100名教师教育者为其提供120~150小时的强化培训,服务于共和国学术团队的价值观建设。

  在职后培养方面,法国制定了国家培训计划,这是基于在职培训的总体规划及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挑战和优先事项所实施的举措。该计划以服务教育政策、促进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和个人发展为目标,教师可自主选择面授、远程和混合方式参与课程,每门课程培训时长为1~2天。其中,“在教育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核心模块,“义务教育和基础知识”以及“伦理、权利与义务”则是教师培训的必修主题之一。

  此外,教师的自主学习是推动教师在职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满足教师的自学需要,法国政府通过M@gistère平台①提供相关课程。以“将共和国价值观融入生活”项目为例,其中2小时的课程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4小时的课程面向教师群体。课程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明确与共和国价值观和原则相关的管理与制度框架,二是通过案例研究加强教职员工的共同文化,三是促使教师就一些教学情境分享课堂实践。

  (四)社会协作支撑体系

  1.以政府制定的参考标准与指南为导向

  为了指导中小学正确传播共和国价值观与原则,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近年来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共和国指南》文件。首先,具有统领地位的《共和国的思想:今天的参考要点》[15]强调共和国的思想基础,在阐明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注重在实践反思中开展哲理性的思考。例如,世俗主义和共和国价值观智者委员会邀请各方专家界定了29个相关概念,汇编了文本选集以及共和国原则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文本,并以此作为教师思考与行动的理论依据。其次,作为教师教学指导文件的《学校里的共和国》[16]为教师提供了共和主义的学科认识论,以及教授共和国价值观和原则的相关课程、可参考的过程或顺序,帮助教师掌握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融入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最后,《学校里的世俗主义》[17]是由世俗主义与宗教学术组织与学校、机构合作撰写的一本工具手册,它面向国家教育工作人员(校长、督学、教育与教学人员),以确保作为共和国核心价值观的世俗主义在学校得以教授。手册不仅介绍了违反世俗主义原则的行为,还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家长、外部干预者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及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资源。

  2.以网络资源与专业组织的支持为支撑

  在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操作方面,专业团队与平台的支撑不可或缺,大致可分为三方面。其一,一线专业人员支持。在学区长的领导下,学区的专业组织会为学校提供实际支持。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这些专业人员可以迅速到达现场,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发生严重事件时,专业人员可联系部级监测与预警单位、国家共和国价值观小组或世俗主义和共和国价值观智者委员会,同时部级世俗主义协调员会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此外,校长、国家教育督导和中学领导可直接通过常设邮件与这些专业人员联系。其二,平台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支持。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合作创办的Canopé网站[18]由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管理,该网站汇集了有关共和国价值观的学习资源,以哲学和历史的双重视角澄清一些专业术语的内涵,并提供情境视频和相关文本,以帮助师生理解世俗主义、男女平等、反对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等主题。其三,通过设立合作项目,促进教育实践者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加强公民教育行动,在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与教育伙伴协会已续签了10项多年期的合作协议[19],以支持相关领域的行动。

  三、文化与艺术教育:培养独特个体

  法国文化与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想象力、审美力、表达力与判断力,能够以个人视角批判性地看待世界的个体。它以获取知识,开展艺术和科学实践活动,接触艺术作品、文化场所、艺术家和其他专业人员三大教育支柱为基础,设计出了一条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连贯且富有成效的文化与艺术教育途径。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

  文化与艺术教育以艺术课为主要载体实施,其具体学时由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法国文化部共同规划。艺术课是法国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必修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20]:小学阶段每周2小时,学生专门学习音乐和视觉艺术;初中阶段包括音乐课与视觉艺术课,每周各1小时,且艺术史是必修内容。自2019—2020学年以来,艺术课已成为高中的一门专业课。而且,2021年bac考试(类似于我国高考)改革后,普通类高中的高二和高三学生可选择艺术专业课程(高二每周4小时、高三每周6小时),涵盖视觉艺术、电影和音像艺术、艺术史、音乐、戏剧、舞蹈、马戏艺术七个领域。技术类高中则设有两个与文化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方向,分别为“设计和应用艺术科学与技术”以及“戏剧、音乐和舞蹈科学与技术”。

  除艺术教育课程外,学校还会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年参与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占总学习时长的10%,需要至少体验2次文化活动(包括参观文化机构、观看演出、参观文化遗产地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作者或表演者见面等)。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每周从学校或社区图书馆借阅图书、参加学校合唱团、利用“星期三计划”参加高质量课外艺术与文化活动。初中生的艺术课程更加丰富,每年参加高质量的文化合作活动,体验至少2个文化热点,参加媒体和信息教育讲习班,按照个人意愿参加合唱团,并参加每周1次的电影俱乐部活动。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还可参加研究与创作讲习班(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文化与艺术教育项目来实现多载体、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例如,通过视觉艺术与遗产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性艺术和遗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视觉艺术的多样性(造型艺术、摄影、应用艺术、雕塑、绘画、建筑、素描、设计和遗产)。通过参观艺术家驻地、参加艺术合作项目和实用艺术工作坊,使学生全面接触艺术创作过程,激发艺术想象力。

  (二)组织与实施方式

  学校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实施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艺术教育,即通过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与遗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和均衡的艺术文化;另一种是通过艺术开展教育,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创造性、表达力和判断力,发展个性并培养公民素养。“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不同渠道的经验得以汇集与协调,确保学校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连续性与一致性。该路径由所有文化与艺术教育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打造,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基准:从所有创作与遗产领域中获取开放性经验,拓宽学校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覆盖范围;衔接不同的教育阶段,促进不同参与者与机构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合作;让学生体会自身经历的意义和连贯性,在艺术与文化教育之路上逐步前进。

  为有效实施“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发布了《“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实施指南》。[21]指南指出,首先,在实践中要以学校教授的必修课程为文化与艺术教育的主要载体,特别是人文主义文化课程,如视觉和造型艺术、音乐教育、艺术史、法语、历史—地理、体育和运动、现代语言等;其次,要大力开展文化与艺术项目教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协作,与教师与教育人员、合作伙伴等保持持续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共同观察与交流的能力;再次,以现有举措(如文化结对、艺术家驻留、图像与电影教育计划、学校管弦乐与合唱团)以及文化与艺术相关行动助力文化与艺术教学和项目的开展。

  “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与“公民之路”项目相似,学生都可应用FOLIOS记录、追踪个人经历与体验。其他教育相关方(家庭、国家教育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也可通过FOLIOS了解学生的教育进展情况。

  (三)师资培训

  与道德与公民教育教师相似,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师要完成国家教师能力素养框架统一规定的职前培养计划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来满足其持续性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职教师可学习由继续教育学院在各地区推广的国家培训计划课程,或由艺术和文化教育资源中心为教育、文化、青年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地区培训课程。若以提升学历为目标,在职教师则可以通过面授或远程学习的方式,选择由国立高等文化与艺术教育学院开设的文化与艺术教育硕士课程或参与相关培训模块以获得相应证书。

  (四)社会协作支撑体系

  首先,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建立保障机制。2013年7月颁布的《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规定[22],学校的文化与艺术教育是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包括相关协会在内的利益方都可参与其中。2013年5月发布的部际通告[23]中规定了艺术和文化教育相关人员实施这一途径的原则和程序。2013 年秋季发布的《“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实施指南》汇集了艺术和文化教育项目建设(尤其是合作项目建设)以及学校和教育机构实施“文化与艺术教育之路”的实用要素。[24]

  其次,制定文化与艺术教育章程,探索发展路径。文化与艺术教育高级理事会召集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参与者与机构围绕如何实施文化与艺术教育以及如何将其纳入学生学习路径交流意见,最终形成了十项原则。[25]例如,文化与艺术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须将参观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接触、参加艺术实践和获取知识结合起来;文化与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有助于个性解放和公民教育的共同文化等。

  再次,形成多机构参与的文化与艺术教育实践路径。为确保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文化与艺术教育,法国形成了由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文化部共同指导下的多机构参与机制。主要机构包括:文化行动学区代表团,该代表团负责在学区层面推动和协调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实施,且与文化部地区文化事务局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区域层面的服务部门密切合作,文化行动学区代表团与学校教育总局下设的文化与艺术任务组保持密切联系,管理媒体与信息教育学区联络人、学术科技通讯员等相关人员;文化与艺术教育高级理事会,是由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文化部担任主席的合议机构,该理事会为文化与艺术教育提供咨询和建议并支持和促进地方倡议,为教育实践与评价提供相关工具支持;国立高等文化与艺术教育学院,是国民教育与青少年部、文化部、高等教育与研究部支持的一个国家文化与艺术培训、研究和会议中心,同时也是国家艺术与职业学院下属的一个特殊机构,为国内外学生、教师、文化工作者和地方当局人员提供文化与艺术课程培训,颁发覆盖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全日制与继续教育文凭与证书。

  最后,搭建起由多载体支持,汇集多元资源的文化与艺术教育实践平台。[26]这些平台主要涵盖普及艺术和文化教育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 dédiée à la généralisation de l’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 ADAGE)、文化通行证、网络资源平台Lumni Enseignement以及国立高等文化与艺术教育学院等。其中,ADAGE作为地方和国家教学团队管理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工具,是一个可用于设立文化与艺术教育项目、申请资金和查阅资源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文化通行证则通过提供票据来助力学生参与文化与艺术活动。2022年推出的文化通行证包括集体票和个体票。集体票专门用于初三至高三的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分组参加文化与艺术活动;个体票则供15~18岁青少年使用。Lumni Enseignement汇集了公共广播部门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海量资源,适用于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群体访问,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中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由且安全地使用4000 多种教育、文化和科学资源。此外,国立高等文化与艺术教育学院提供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实践案例,并提供可下载的音频资源(播客)。

  四、结论与反思

  法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作为“两翼”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两个基本问题。法国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学生的幼儿时期一直延伸至高中教育结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赋予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法国政府的倡议与领导下,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领域学者组织、专家协会、实践机构等利益攸关方携手,通过深入研究,不仅从历史、理论的维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还共同制定了面向教育共同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指南。这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深化了教育共同体对传统文化教育溯源寻根、发展与革新的理解,让社会各界都能有机会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结合我国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所处的阶段以及遇到的问题,基于法国在共和国原则与价值观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以下三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条件。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源库。从国家层面,应充分利用高校与学界的资源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厘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将研究成果以学术版、教育版、学生版、家庭版等不同版本形式向公众开放,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其次,从学校层面,积极发展系统观视域下的以主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合作教学,为学生打造传统文化成长之路。《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顶层设计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基本框架与标准。该举措可进一步推广至学前教育,遵循每个学段学生成长与学习规律,实现主题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此外,可充分利用相关学科课程的资源,从不同的维度(历史、语言、科学、学科史等)就同一主题进行扩展,鼓励学生与教师以主题项目的形式开展跨学科学习。此外,针对不同主题的学习,可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与实践、校外活动等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知识学习、亲身体验与实践、讨论与反思等方式实现知行合一。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通过新的技术载体、手段,为传统文化教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当代观并使其学会批判性地审视当下。

  最后,从社会层面,构建多元支撑体系下的实践共同体。随着科技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智能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所需要的实施主体、内容载体、形式载体、手段载体等都在朝着多元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馆、艺术文化馆、少年宫、科技馆等场所及其人员,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介开展的教育宣传节目与文化竞赛节目的辐射效能,拓展增强现实技术在浸入式、体验式学习与实践中的应用,对已有资源和平台进行协同性统筹规划,让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释:

  ①M@gistère平台是国家远程学习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群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让优秀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EB/OL].(2023-02-26)[2023-09-2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2/t20230227_104793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03-28)[2023-09-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统筹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EB/OL].(2021-02-05)[2023-09-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2/t20210205_512630.html.

  [4]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Transmettre et faire respecter les principes et valeurs de la République[EB/OL].(2023-12-09)[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1543/transmettre-et-faire-respecter-les-principes-et-valeurs-de-la-republique.

  [5]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e socle commun de connaissances, de compétences et de culture[EB/OL].(2019-10-30)[2023-12-12].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socle-commun-de-connaissances-de-competences-et-de-culture-12512.

  [6]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Horaires d’enseignement des écoles maternelles et élémentaires[EB/OL].(2015-11-26)[2023-12-12].https://www.education.gouv.fr/bo/15/Hebdo44/MENE1526553A.htm.

  [7]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organisation des enseignements au collège[EB/OL].(2023-12-07)[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619/l-organisation-des-enseignements-au-college.

  [8]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Programme du cycle 3 en vigueur à la rentrée 2023[EB/OL].(2023-06-27)[2023-12-14].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50990/download.

  [9][15]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Idée républicaine: Repères pour aujourd’dui[EB/OL].(2023-07-11)[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11192/download?attachment.

  [10]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Ressources d’accompagnement pour l’enseignement moral et civique aux cycles 2,3 et 4[EB/OL].(2023-06-22)[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2708/enseignement-moral-et-civique-cycles-2-3-et-4.

  [11]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e parcours citoyen de l’élève[EB/OL].(2020-02-04)[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1558/le-parcours-citoyen-de-l-eleve.

  [12]Gouvernement de la France. Le Tour de France de l’égalité femmes/hommes a suscité une forte mobilisation citoyenne[EB/OL].(2017-10-04)[2023-12-12].https://www.gouvernement.fr/le-tour-de-france-de-l-egalite-femmeshommes-a-suscite-une-forte-mobilisation-citoyenne.

  [13]Académie de Bordeaux. L’Égalité filles-garçons à l’honneur à l’Académie de Bordeaux[EB/OL].(2023-12-08)[2023-12-12].https://www.ac-bordeaux.fr/l-egalite-filles-garcons-a-l-honneur-a-l-academie-de-bordeaux-123221.

  [14]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et 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Référentiel de formation initiale et continue à la laïcité et aux valeurs de la République[EB/OL].(2023-05-05)[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49766/download.

  [16]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a République à l’École[EB/OL].(2023-07-11)[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11195/download?attachment.

  [17]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a laïcité à l’École[EB/OL].(2023-12-12)[2023-12-18].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1609/download?attachment.

  [18][19]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es Valeurs de la République à l’École[EB/OL].(2023-02-01)[2023-12-11].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s-valeurs-de-la-republique-l-ecole-1109.

  [20]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et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Réussir le 100% 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23-01-14)[2023-12-11].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1657/download.

  [21]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Guid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arcours d’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21-12-20)[2023-12-11].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30883/download.

  [22]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La loi No 2013-595 du 8 juillet 2013 d’orientation et de programmation pour la refondation de l’école et de la République[EB/OL].(2023-07-08)[2023-12-12].https://www.education.gouv.fr/loi-ndeg2013-595-du-8-juillet-2013-d-orientation-et-de-programmation-pour-la-refondation-de-l-ecole-5618.

  [23]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Parcours d’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13-05-09)[2023-12-12].https://www.education.gouv.fr/bo/13/Hebdo18/MENE1311045C.htm?cid_bo=71673.

  [24]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Parcours d’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15-07-09)[2023-12-12].https://www.education.gouv.fr/bo/15/Hebdo28/MENE1514630A.htm.

  [25]Gouvernement de la France. Charte pour l’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17-02-27)[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document/6688/download.

  [26]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EB/OL].(2023-12-11)[2023-12-12].https://eduscol.education.fr/575/education-artistique-et-culturelle.

  

A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France: Content, Policy, and Practice

QIN Zhilian BIAN Cui LIU Y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In Franc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of principles and values of the Republic,as well as culture and arts education. On one hand, the education of republican principles and values i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thematic, progres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which is organized and implemented primarily by classroom teaching, supplemented by ric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eatured by competitive activities that drive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terms of teacher training, it focuses mainly on the formulation of a framework of competency standards based on 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gives equal importance to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raining. As for the support system for social collaboration, it is guided by the referenc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set by the government, and supported by network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lture and art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through art classes, supplemented by cultural and art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which the “Culture and Art Education Pathway” program is the main pathway in practice. In terms of teacher training, it focuses on combining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continuous in-servi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With regards to its social collaboration support system, it is formed through the legislation, educational statutes, mechanisms for multi-institu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resource platforms. Based on our own national situ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theme-oriente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developed from a systemic perspective. Furthermore, the multi-participant practi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students’ growth paths; and a learning community under a multi-support system should be built up.

  Keywords: Franc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Republic principles and values education;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ultures and arts education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原标题:法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政策与实践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中国教育数字化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