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韩互为邻邦,自古以来交流频繁,文化和历史渊源为两国教育交流奠定人文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教育交流机制逐渐成熟,为中韩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双方教育交流仍面临合作领域偏窄,重要科研合作偏少,来华韩国留学生数骤降,深入交流不足,学生学历层次偏低等挑战。近年来,韩国推动教育新政,如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推进高校结构性改革、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完善远程教育,为双方教育交流提供了新契机。面向未来的中韩教育交流合作,需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完善交流机制;推进教育交流项目,实施区域一体化;促进两国语言互通,加快构建语言服务体系;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全球意识,加强教育经验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韩;教育交流;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万作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875);乔蓉蓉,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太原 030006)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概括”(编号:GY12022001)
教育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众多领域进行合作交流,教育在推进两国交流互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韩两国的教育交流不断深入发展。在中韩建交30余年之际,本文回顾两国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推进未来中韩两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育交流历史
1983年中韩两国开始从体育、文化、旅游、教育等非政治领域交流。1984年,时任高丽大学校长洪一植教授随韩国羽毛球队来到中国,顺访北京大学,开启中韩学者学术交流的大门。1986年,在夏威夷大学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杨通方和韩国时任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金俊烨,为恢复两国学术交流迈出第一步。1988年,山东大学开始与韩国高校进行交流,此后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仁荷大学、成均馆大学等签订友好交流意向书。1989年,时任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开启中国大学校长访韩的先例。1992年中韩建交,山东大学韩国语专业开始正式招生。此后两国教育交流变得活跃。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签署《1995—1997年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韩国教育部教育交流协议》,并在两国分别进行“汉语水平考试”(HSK)和“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开启两国教育交流的新局面。2008年,两国教育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学历学位互认谅解备忘录》,推动中韩教育领域的深化合作,为中韩教育交流提供政策支持,标志着中韩教育交流进入新阶段。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两国深入探讨“亚洲校园”项目,并签署《2012—2014年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推动两国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2]
二、教育交流现状
教育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韩两国在教育合作规模、形式和范围方面均有拓展,交流合作机制日趋成熟。2013年,中韩两国建立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机制。2016年,习近平主席同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共同商定发挥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机制作用。双方发布《2016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并积极推动落实,该名录包括学术交流、文化等人文领域共69个交流合作项目,截至2016年3月,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已举行三次全体会议,开展近70项人文交流活动[3],引领和推动中韩人文交流取得更大发展[4]。201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韩国时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金相坤见证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合作协议的签署,并考察全球首家孔子学院——首尔孔子学院,与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理事长金学俊等中韩两国政府和教育界人士为汉语水平考试韩国事务局“网络汉语水平考试韩国总部”揭牌,进一步推动中韩教育的交流。[5]
(一)两国政府引领教育交流合作
中韩关系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在政府间协议的框架下,两国教育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部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中韩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备忘录》,各省市教育厅和多所中韩高等院校也签署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学者、留学生交流,韩语、汉语水平考试等合作协议,两国教育部门高层及代表团交流频繁,建立了每年派遣教育行政长官代表团互访机制,为两国教育交流机制的成熟奠定坚实基础。在两国政府的牵头下,成立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韩职业教育论坛、“亚洲校园”项目等合作平台,为中韩教育交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6]根据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截至2021年8月,被中国承认的韩国教育机构共有348所。[7]韩国也积极推进教育相关政策和项目,制定对外国留学生的支持计划,包括简化留学程序、降低留学生TOPIK考试成绩要求、延长留学生的合法打工时间、留学生医疗保险实现义务化、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就业的帮助等。[8]同时,为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韩国政府设立国家公派项目,并为在韩留学生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如全球韩国奖学金[9]、大学奖学金[10]、亚洲艺术专业奖学金计划等[11]。
(二)校际交流合作形式趋于多元
1992年两国建交后,中韩校际教育合作交流也正式开始,高等院校之间开始开展语言研修、学者互访及学术交流等活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交流合作,并探索多元化的校际交流模式,如双学位课程、联合教学模式、交换生项目、科研合作等,双方在教学和资源上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创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截至2022年2月,中韩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100个。[12]在校际双边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中韩两国也探索多边交流项目,如中日韩人文交流领域的“亚洲校园”项目,对增进青年间的交流与理解和加强三国教育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留学生交流积极性提高
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文化的相近,使得赴韩留学的中国人数居高不下。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统计数据,2017—2021年在韩中国留学生数分别为68,184人、68,537人、71,067人、67,030人、67,348人,占全韩外国留学生总数的55.05%、48.20%、44.37%、43.6%、44.2%。2019年在韩中国留学生数达到峰值,比2015年54,214名增加2万多名,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留学生人数有所回落。[13]据中国教育部2019年统计,韩国仍是中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2014年,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在华外国留学生中,韩国留学生62,923名,占比第一。2015—2018年来华韩国留学生数分别为66,672人、70,540人、50,600人,均位列第一(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14]但2019年之后,来华韩国留学生数开始滑落。[15]
(四)语言文字教育交流密切
语言不仅是表现民族思想、理解文化的手段,还能形成社会与文化共识,有助于中韩两国在更深的领域进行更广阔的交流[16],为传播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中韩开设各自的语言学校,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和韩国的世宗学堂,通过语言学校推广本国语言,加强交流,也吸引着中韩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传统文化。
2004年11月,中国在首尔成立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开展以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和文化推广,推动韩国形成“汉语热”。[17]截至2019年12月,韩国有孔子学院23所、孔子课堂5个,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550所孔子学院中占比第一,是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18]韩国政府于2007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设立韩语教育机构世宗学堂,以想要学习韩语的外国人为对象,开设韩国文化课程和讲座,通过韩语教育促进韩国文化传播。截至2021年6月,中国有21所世宗学堂。[19]另外,TOPIK和HSK是双方语言教育、留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为两国的教育交流合作架起桥梁,每年考试的热度居高不下,2019年超过11万韩国人参加了HSK,人数居全球首位。[20]
(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韩国与中国相邻,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21]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韩方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2017年12月,文在寅出席中韩产业合作重庆论坛,挖掘推进韩国“新北方”“新南方”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的具体合作方案。[22][23]2018年2月,韩国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并在2019年1月30日得到韩国政府的正式认可,是韩国专门研究“一带一路”的综合性专业机构,同时也围绕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的中韩关系议题进行各类研究、学习和讨论活动,旨在从中寻找两国实现共赢的契合点。[24]同年3月,“‘一带一路’研究院”以中、韩、英三语版本发行《一带一路》学术期刊,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5]同年5月,在韩国国会议员会馆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韩国际研究会。2019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和韩中文化友好协会等在首尔共同主办“‘一带一路’与韩国:合作前景与展望”论坛,参加论坛的中韩政要与学者积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同韩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分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考,推动”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26]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偏窄
中韩教育交流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合作培养项目、人员互派、学术交流等领域。但两国的教育交流不应仅仅局限在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应拓展到科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等领域。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由于生源持续下降等原因,其本身的发展就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确保学习资源和提高就业率非常重要。与邻国之间的合作,根据产业及社会的变动和需求谋求共同发展,对职业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另外,中韩学科分类、教育制度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导致双方交流的学科多集中在人文类学科领域,合作领域有待拓展。
(二)重要科研合作偏少
科研合作可以集各方优势资源进行知识共享、取长补短,是中韩学者教育交流的方式之一。2023年12月,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检索韩国科研论文总发文量为1,589,678篇,其中,与其合作产出论文量最高的是美国(占比12.911%),其次是中国(占比4.713%),第三是日本(占比3.712%)。中韩学者科研合著论文数虽位列第二,但与韩美学者合作发文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韩日学者合作发文量差距不大,且在排除2020—2023年发文的检索结果中仅次于日本。根据In Cites分析中韩学者合著论文的JNCI值,从期刊分区的情况发现,中韩学者科研合著论文在1区的比率最低,2区的比率最高,总体来看影响力逐步增大,表明中韩学者教育交流总体趋势虽然在不断深化与扩展,但由于地理、经济、政策等客观原因,1区具有高影响力的重要科研合作偏少。
(三)来华韩国留学生人数骤降
韩国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对在华韩国留学生进行统计发现,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16,372人逐年增至2017年73,240人,达到峰值后,自2018年(63,827人)开始逐年减少。2023年12月韩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韩国留学生现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4月1日,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共计15,857人,较前一年减少6.5%,较2017年骤减78.3%。从2019年开始,中国不再是韩国留学生的首选留学国家[28],虽仍位列第二,并存在韩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学龄人口减少等诸多其他社会问题,但从中也暴露出诸多教育交流中的不足。中韩共建“一带一路”依旧面临人才缺口,需要进一步发挥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在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深入交流不足影响文化互通
虽然两国语言教育交流不断发展,但主要集中在短期语言进修方面,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尤其是各高校非韩语专业的在编教职工韩语水平有限,交流上存在障碍,导致各专业科研活动无法大规模展开,且不能深入开展。另外,因留学生数量较多等原因,个别学校存在将两国留学生分开管理的现象,导致留学生缺少与他国学生及人员接触的机会,这降低了语言学习和文化融合的效率。
(五)留学生学历层次偏低
中韩两国开展的学生交流互派多以语言研修为主,以2019年为例,在韩中国留学生71,067名,其中语言研修和非学位研修人数达14,960名,占到全部中国留学生的21.05%,其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只有11,311名和5765名,占15.92%和8.11%,攻读高学历学位课程人数偏少。与此类似,来中国的大部分韩国留学生也是以汉语进修和本科生为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语言研修和其他非学位研修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
四、韩国教育新政为两国交流提供新契机
(一)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受韩国教育服务的逆差、人口老龄化的驱动,韩国在教育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化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韩两国的教育交流合作。韩国教育部和教育开发院发布的《2023年教育基本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4月1日,韩国高校在籍学生总数为3,042,848人,出国留学生数为703,049人,出国留学率为23.1%,在韩国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总计181,842人[29],与韩国出国留学生数相差较大。韩国高校以私立院校为主体,生源外流造成韩国教育服务逆差,再加上出生率的下降、拓展国际市场等需要,作为生源第一大来源国的中国,对韩国教育国际化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从不同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革,如实施留学韩国计划,吸引外国来韩留学生生源;实施“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计划,提升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实施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提升国际化水平;实施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国际化;鼓励设立外国分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等。
(二)推进高校结构性改革
在高校结构改革方面,尹锡悦政府大幅取消对大学配额、学术事务和财务管理的限制,并迅速推动将地方大学的行政和财务权力移交给地方政府的计划,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与教育(RISE)扩大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的权力,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和支持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全球本土大学,以及设立“终身教育特别账户”以弥补高等教育的不足,支持当地大学韩国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扩招计划,在国内生源持续流失的情况下,加大国际教育交流,持续引进外国学生。特别是加大高新技术领域学科扩招,集中培养高精尖领域人才,新增创新共享大学项目,任何人,不论专业,都能学习新技术教育课程,共享与开放多所大学教育资源和教育课程等,计划继续选定多所大学来共享教师、内容、设施和短期培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领域,允许在高校内外设立共同学科以及共享教师、技术和基础设施。[30]
(三)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支持力度
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OECD教育概览2022》结果,韩国2019年大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1,287美元,低于OECD平均水平(17,559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投入的64%。鉴于大学对培养和发现未来核心人才的重要性,韩国决定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投入。2023年1月,韩国制定《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经费特别核算法》,确保对高等教育稳定的资助和资金支持,为大学自主创新和地区大学的发展奠定基础。[31]韩国还修订《地方教育财政补贴法》,以确保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之间的财政平衡。为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韩国持续稳步增加国家奖学金,以稳定学费和学生贷款的低利率。加大教育经费的支持是保证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
(四)完善远程教育
2022年3月,韩国实行《促进远程教育框架法》,提出远程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运作方向。该法规定,在灾害情况下,除非有特殊原因,教育机构必须开展远程教育。此外,教育机构必须确保学生不因身体残障、生活水平或国籍而受到歧视。国家和地方政府有义务制定远程教育政策,并采取必要的远程教育预算措施。教育部必须每年对远程教育进行一次统计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以便远程教育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并开展远程教育研究。2023年6月,韩国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实施令》鼓励大学进行创新,把在线学位课程设置自主权交给大学。疫情暴发以来,韩国大学在线课程已积累很多经验,但线上课程仍需获得教育部批准才可开设,并且仅限于与国外大学联合开设高科技领域的教育课程。为改善这种情况,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实施令》和《大学远程学习运营条例》允许大学在所有领域开展在线学位课程,并取消由教育部批准的制度,以便大学可以自由运营开设远程教育课程。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位课程的完善为中韩教育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五)简化国内外联合课程和学分制度
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实施令》对国内外联合课程的设立、联合课程学分等制度进行简化,以促进教育国际交流。此前,按相关规定,韩国高校仅限于与一所国外高校联合开设课程,不允许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开设课程。为连接大学的优势领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韩国将通过联盟的形式开展国内外联合课程,加强与国内外大学、产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之前,韩国政策规定,在向国外大学输出国内大学课程时,需要在程序上获得教育部事先批准,才可以输出课程。未来,韩国也将改进该程序,使输出课程无需事先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即可通过大学之间的协议进行输出,从而促进国内大学的国际化。 同时,在认定联合课程毕业学分方面,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由相关高校通过协议,自行确定学分认定范围,从而减少对联合课程的制约,给学生更大的选课自由。[32]这一系列简化举措都有望促进中韩两国的教育交流合作。
五、面向未来的教育交流合作建议
(一)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完善交流机制
教育政策沟通和交流体制的构建是两国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点,因此,需要开展两国教育政策、法律、合作协议等的协同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中韩两国教育交流机制与体制的改革。首先,推进两国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为两国政府实现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其次,构建政策咨询平台,为两国学校和留学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再次,建议两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评价和认证机制,加强政府及学校管理层的磋商,构建双方认可的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快推进两国留学生学分及学位的互认。最后,完善中韩两国教育资助制度,吸引优秀留学生。发挥教育资助在中韩两国教育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学费、奖学金、生活费、医疗保险等方面逐步加大资助力度,并拓宽中韩两国教育交流经费来源,建立以中韩两国政府为主,社会参与融资和民间捐赠等渠道为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二)推进教育交流项目,实施区域一体化
中韩实施的教育区域一体化合作交流也是推进中韩教育交流重要方面。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对中韩教育合作交流更有利,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精神。首先,加强留学生的双向交流。鼓励中韩两国学生之间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研修访学活动,互派留学生,加强学位互认,联合培养人才。其次,鼓励有相近办学理念、共同专业的学校进行相关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建立高校国际联盟,推进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的建立,鼓励两国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如教材课件、教学仪器、设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交流互通,推动两国校际或科研机构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最后,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韩合作项目,如扩大两国的共同研究、语言学习项目、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合作范围,利用两国人力、物力资源,建设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学科、新专业等。
(三)促进两国语言互通,加快构建语言服务体系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是扩大教育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前提,加快两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必须突破语言的障碍。语言问题不仅是申请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影响整个留学生涯的学业成绩、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等。鉴于汉语与韩语的历史渊源,两国应共同开发汉语、韩语开放课程,拓展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进一步推进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世宗学堂的建设。同时,注重培养一批不同专业的高水平中韩双语专职教师队伍,加快构建语言服务体系,突破语言障碍,更好地助力不同专业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
(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全球意识,交流先进教育经验
在中韩教育交流合作中,作为教育交流活动中的一线人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可通过建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制定充实的中韩教育交流活动方案,定期举行中韩教育交流负责人研讨会和研修班,通过提高中韩交流教师的专业性,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力量,开发中韩教育交流项目。另外,为增强学校管理者的全球意识,构筑国际网络,可开设中韩教育交流领导力研修班,加强管理者全球意识,通过培养学校管理者的专业性及创新领导能力,激发具有各学校特色的中韩教育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2016-07-15)[2022-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 2746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袁贵仁与韩国教育科技部部长李周浩举行会谈[EB/OL].(2012-05-22)[2022-0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205/t20120522_ 136252.html.
[3]新华网.中韩双方发布《2016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EB/OL](2016-04-01)[2022-02-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01/c_1118511688.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韩双方发布《2016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EB/OL].(2016-04-01)[2022-02-01].http://www.gov.cn/xinwen/2016-04/01/content_5060461.htm.
[5]新华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会见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金相坤[EB/OL]. (2018-03-27)[2022-02-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3/t20180327_ 331339.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教育处. 中韩教育交流简况[EB/OL]. (2017-08-16)[2024-03-19].https://korea.lxgz.org.cn/korea/jyjl/20170816132501133536/index.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韩国[EB/OL].(2021-08-03)[2022-07-18]. http://jsj.moe.gov.cn/n1/12035.shtml.
[8][EB/OL].(2014-03-06)[2022-02-04].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do?boardID=339&lev=0&statusYN=C&s=moe&m=020101&opType=N&boardSeq=52802.
[9]Studying in Korea. About global Korea scholarship[EB/OL]. [2022-02-04]. https://www.studyinkorea.go.kr/en/sub/gks/allnew_invite.do.
[10]Studying in Korea. Universities’ scholarships[EB/OL]. [2022-02-04]. https://www.studyinkorea.go.kr/en/sub/gks/allnew_ scholarship_universities.do.
[11]Studying in Korea. Other scholarship[EB/OL]. [2021-02-04]. https://www.studyinkorea.go.kr/en/sub/gksallnew_ scholarship_ institutions.do.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EB/OL].[2022-07-18].http://www.crs.jsj.edu.cn/aproval/orglists.
[13][EB/OL]. [2021-03-01].https://kess.kedi.re.kr/index.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22-02-1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15][EB/OL]. (2020-12-07)[2022-02-11].https://www.moe.go.kr/boardCnts/list.do?boardID=350&m=0309.
[16][J].
, 2021(43): 261-286.
[17]梁宇. 孔子学院教学资源发展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5): 24-30.
[18]李宝贵,庄瑶瑶. 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的守正与创新[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115-120.
[19][EB/OL]. (2021-06)[2024-03-19]. https://www.ksif.or.kr/ste/ksf/hkd/lochkd.do?menuNo=20101800.
[20]新华网.通讯:疫情不减韩国中文热[EB/OL]. (2020-07-28)[2024-03-1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7/28/c_1126296065.htm.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韩国[EB/OL].[2022-02-12]. https://zh.unesco.org/silkroad/countries-alongside-silk-road-routes/hanguo.
[22]薛力.韩国“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8,27(5):60-69,127-128.
[23]韩联社.文在寅出席中韩产业合作重庆论坛并发表讲话[EB/OL]. (2017-12-16)[2024-03-19]. https://cn.yna.co.kr/view/ACK20171216000200881.
[24]“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EB/OL]. (2019-03-29)[2024-03-19].https://www.brsn.net/gdzk/zhongwen/detail/20190329/1005000000034541554789 766711969899_1.html.
[25]中国一带一路网. 韩国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 将于3月发行三语版本学术期刊[EB/OL]. (2018-02-07)[2023-12-21]. https://www.yidaiyilu.gov.cn/p/47448.html.
[26]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与韩国:合作前景与展望”论坛在首尔举行[EB/OL]. (2019-04-19)[2022-02-12]. https://www.yidaiyilu.gov.cn/p/86335.html.
[27]韩联社.统计:在华韩国留学生近六年减少五分之四[EB/OL].(2023-12-25)[2024-03-19].https://cn.yna.co.kr/view/ACK20231225000700881.
[28][EB/OL]. (2022-03-07)[2024-03-20].https://blog.naver.com/kedi_cesi/222666122636.
[29]KESS. Brief statistics on korean education 2023[EB/OL]. (2023-08-30)[2023-12-24].https://kess.kedi.re.kr/index.
[30][EB/OL]. (2021-02-02)[2023-12-24].http://khei.re.kr/post/2394.
[31][EB/OL]. (2023-04-09)[2023-12-24].https://blog.naver.com/mosfnet/223067972507.
[32][EB/OL].(2023-06-28)[2023-12-24].https://blog.naver.com/moeblog/223141084776.
China-South Korea Educational Ex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 Zuofang1 QIAO Rongrong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Theory,Chinese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eijing 100875,China;
2.School of Fine Art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have had frequent exchanges since ancient time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origins have laid a humanistic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them. Aft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put forward,the educational exchange mechanism has gradually matured, providing talent support for the Belt and Road. However,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re still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ed areas of cooperation, a decrease in significant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ons,a shar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Korean students coming to China,insufficient in-depth exchanges affecting cultural interoperability, and the low level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n recent years,South Korea has implemented new education policies,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omotion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universities,the increase of funding support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which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China-South Korea educatio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of education policies and improve the exchange mechanism; promote education exchange programs and implement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mote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langua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nguage service system; improve the glob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enhance the exchange of education experience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outh Korea; Educational exchange; Challenges; Solutions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原标题:“***”背景下中韩教育交流:现状、挑战与对策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