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查中小学校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行为
原标题:北京严查中小学校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行为据“北京市场监管”公众号9日消息,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烟草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烟草销售情况专项检查,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严厉查处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无证售烟等违法行为。(中新财经)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心理韧性是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
原标题:心理韧性是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站在2023年新年伊始这个时间点,我们回望疫情对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新的一年里需要尽力实现哪些可能的任务。自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总体来说,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由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儿童青少年的体能数据因而也显著下降。一项针对全球一万四千余名儿 ...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怎么办?从这份指南看解答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进一步降低生长迟缓率,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辅助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当前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指南 ...
不组织集中考试、不要求参加剧烈运动……新学期有哪些变化
元宵过后,“超长寒假”接近尾声,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陆续迎来开学。各地返校有哪些要求?2023年春季学期还需要核酸检测吗?体育课怎么上?返校有哪些要求?本周起,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将迎来新学期。在开学时间上,多地都要求错峰返校。如兰州市教育局要求,2023年春季继续采取“错时错峰”开学,初三、高三毕业年级2月6日正式开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2月13日正式开学,幼儿园、小学、特教学校2月 ...
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
原标题: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我算了一下,上个学期无论线上课还是线下课,我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次数不超过5次。”寒假里,高一女生佳慧(化名)对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我接触过很多小朋友,发现他们越长大就越不愿意问问题,小学阶段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李星达说。李星达发现的问题,很多专家也都关注到了。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 ...
2023年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冬令营开营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冬令营活动3日正式启动。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的100名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和60名北京青少年,通过为期十天的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体验,充分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情感。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在讲话中指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是为了搭建首都与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 ...
跨越一时的分数,夯实一生之根基
原标题:跨越一时的分数,夯实一生之根基社会心理调查发现,经过疫情,由于长时间的网课、居家、社交缺失,一些学生出现了“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就不愿学习;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等;社交无能力;对生命无热情。”增强内在学习动力现象:屏幕是一面镜子,网课是一把筛子。上午8点网课,7:30还在“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状态中云游。穿着睡衣,坐在床上,打开折叠床桌,对着电脑 ...
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原标题: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猜猜孩子们临摹这幅《清明上河图》用了多久?15名学生只用了一周时间。了不起吧!”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室,美术教师段英子骄傲地展示着学生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学校伯虎画社的“首秀”,更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硕果之一。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画比例绘制,参与临摹的都是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于提升孩子 ...
我国以“三提升”“两促进”举措大力推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原标题:我国以“三提升”“两促进”举措大力推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11日在京表示,我国正以“三提升”“两促进”系列举措大力促进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从生育起点、婴幼儿健康着力,推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在当天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宋莉介绍,“三提升”,即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 ...
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
原标题: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有所育”,既是家庭关心的大事,也是国家重大民生事项。但“生了娃没人带”“双职工带娃难”成为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育儿难题。上海以立法破解托育难题,给“最柔软的群体”以坚实的托付,引起广泛关注。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成为全国首部探索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整合立法的地方性 ...

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原标题: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36岁宝妈李晓和丈夫陈逸然在陪伴两岁的儿子。先藕洁 摄 34岁的宝妈邹京京育有三娃。受访者供图90后宝爸李华锡和他两岁的儿子。受访者供图 邹京京的三孩之家犹如一个窗口,演绎着年轻宝爸宝妈的喜乐烦愁。生育、托育已并非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之事,而是攸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

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实现“幼有善育”
原标题: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 实现“幼有善育”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宝宝屋”,为社区内有需求的幼儿提供临时照护服务。上海市教委供图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孙海波任高校学生司司长
教育部消息,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任命孙海波同志为高校学生司司长,免去王辉同志的高校学生司司长职务。孙海波,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2012年12月—2017年01月,教育部办公厅副巡视员。...
慕课十年,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技术赋能教育 共享高校资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将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方面产生系统变革”……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获得广泛共识。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抓手,高等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促进学习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