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买房异地高考已经行不通了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一些省市。很显然这和国家开放异地高考,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的高考升学机会的初衷是背离的。 据媒体报道,2月1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布的一份跨省组织高考作弊案终审判决书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家长不惜跨省买房、迁户口、异地报名、重金找人替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高考作弊。这起案件的被告人,包括组织者、替考者......
什么是“院校专业组”?新高考填报模式了解一下
2月1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2021年全国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不过今年的高考有点“不一样”,因为从今年开始,有8个省市将实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 2月1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2021年全国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不过今年的高考有点“不一样”,因为从今年开始,有8个省市将实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是“专业(类)+院校”?什么是......
教育部: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 各地各校要提前研究谋划
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考试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涉考、涉疫、涉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处置决策要向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及时报教育部。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
2021年高考时间已确定 这些考生可享加分或优待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规定》第46条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
2021年全国高考统考时间为6月7日、8日
2月1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中新网 2月1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不炒“高考状元”还需多方协力
近些年,每到高考季,不炒“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让教育回归理性,几乎成了“标准流程”。教育部多次印发相关通知,明确提出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等,教育部负责人也曾就此公开回应和强调。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
教育部:严禁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
进一步优化考试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治安、交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记者2月8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1年普通高校......
高考生该如何迎战新高考
本次8省市的新高考实施方案为“3+1+2”模式,包括全国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满分750分,考试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 12月29日,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辽宁、重庆8省市正式公布2021年新高考方案,他们也正式成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本次8省市的新高考实施方案为“3+1+2”模式,包括全国统一高考......
严把资格审查关 让高考公平看得见
近期,多地启动2021年高考报名工作。据报道,不少地区着重强调了审查报名资格的重要性,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近期,多地启动2021年高考报名工作。据报道,不少地区着重强调了审查报名资格的重要性,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比如,山东要求,注重加强特殊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对提交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严防弄虚作假。对于凭虚假材料报名、骗取照顾资格......
2021高考报名陆续开启 多地强调严把资格审查关
距离2021年高考还剩200余天,不过,眼下已经有超20个省份明确高考报名时间,四川、安徽、黑龙江等省份,在10月份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 近期,不少地区的高三学生都在经历一件人生大事——高考报名。今年高考报名,不少地区都强调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例如审核考生的毕业学校、应往届属性,严防“高考移民”等。此外,由于高考改革探索,一些地区明年的高考将出......
体育走进中高考 教育配套要先行
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更需要注意身体健康。 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份重磅文件。意见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教育部相......
八成受访高考生暑假过得满意 62.7%认为转变心态最重要
受访高考生中,82.0%即将进入本科,16.1%即将进入专科,1.7%表示没考好准备复读,0.2%打算直接就业。男生占49.8%,女生占50.2%。 ...
牢牢守住高考公平的底线
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将根据教育考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各地的督促指导,牢牢守住高考公平的底线。 最近,有媒体报道浙江省2020年高考个别阅卷人员涉嫌泄露考生作答情况、擅自使用评卷信息,个别命题教师涉嫌参与社会机构培训等。近日,记者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了解到,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一时间约谈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高考为自主命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坚决维护高考评卷和命题工作公平公正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根据教育考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各地的督促指导,牢牢守住高考公平的底线。 近日,媒体报道浙江省2020年高考个别阅卷人员涉嫌泄露考生作答情况、擅自使用评卷信息,个别命题教师涉嫌参与社会机构培训等。浙江省高考为自主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一时间约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要求立即开展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高考评......
高考已经降低了写作套路的可行性
作文套路化的风气绝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 从小学开始,“套路”就伴随着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实践,“冒雨送伞”的父亲一个接着一个、“带病做饭”的母亲一茬接着一茬。即使到了高中,“套路”从简单的情节变成了更华丽的辞藻堆砌和所谓的“五段三层法”“七段论”等。层出不穷的“作文宝典”,很少教人如何进行阅读积累、生活观察,......
高考录取季,谨防陷阱
现实中,一些培训机构与高校之间通过借用教学场地、旁听学校课程等形式形成便利条件,打着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幌子,有意作夸大、虚假宣传,声称毕业时发放同样的学位证、毕业证,给受害者造成虚假录取的表象。 “特殊指标”不要信【案情】张某在一个场合认识了李某,其间张某提到自己孩子高考的事。李某谎称自己曾在某国家部委工作过,并在某高校有熟人,能拿到该高校......
高考作文:用“规范公开”取代“擅自公开”
按照相关程序,高考满分作文的公开,应当获得阅卷组集体同意,并报教育考试院批准,任何人员都不能私自将满分作文刊登在媒体上。 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报称,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评卷工作纪律,并决定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已经明......
高考作文评价如何兼顾个性与公平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暴。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暴。“什么样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满分?”......
积极研究高考冒名顶替入刑问题
最后是刑事责任。冒名顶替上大学可能触犯多个罪名,司法机关可以适用刑法中相关规定惩治该种犯罪。 近期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种行为,现行法律中是否有针对性规定?立法机关下一步会不会在刑法修改中对此作出回应?8月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记者会,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回应称,近期在个别地方发生......
高考满分作文:指挥棒还是奖牌
在一片争论中,不少人把对这篇文章的讨论上升到文学性、哲学性的高度。对此,不少语文教育专家表示,不能因此忘了这是一篇有时间限制、有应试压力背景下,一个少年写出的考场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背后,是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
作文可能是高考试卷上发挥自由度最高的试题,这次的满分作文虽然有些“与众不同”,但我们不妨对这种“不同”多些耐心、多些宽容。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这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
海外摇身一变,国内名校任选?“国际高考移民”引关注
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业内专家和公众认为,应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认证门槛,强化甄别条件,明确录取标准,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本在中国长大、读书的中国学生,为逃避高考竞争压力,钻政策空子摇身变为“留学生”,享受各种入学优惠政策上中国的名牌大学——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业内专家和公众认为,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