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技术是教育的长期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的新业态,据预测,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2600亿元,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变更是看得见的,线上学习在一些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通过互联网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是各界对在线教育的殷切期望。正因为在线教育广阔 ...
在智能时代探索教育“未来之路”
“人工智能技术一步步走出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我们共同思考‘未来的路’”。16日在北京开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为围绕人工智能互学互鉴提供了平台,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界、科研领域,以及媒体界人士会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畅想构思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重塑教育与学习,需要哪些全系统规划来引导教育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进各个等级和分部门教育的供给?积极探索尝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发掘现代技术教育的多维育人价值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顾建军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以及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现端倪,其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与此同时,海德格尔所言的被遮蔽的现代技 ...
信息时代的教育应何去何从
古今中外,教育不外乎在做两件事情,一是传授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所积累下来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前者是要帮助人们爬上巨人的肩膀,后者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人们所说的创造力。有人说好奇心、求知欲与生俱来,与之相生的创造力因此也不必专门培养,只要不被扼杀就好。如果真是这样,一二之间便也不必有时间的先后。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更注重一,也许是八二开。西方的教育也许更注重二,大概是六四开。然而不论以何 ...
技术与教育各自“打鼓敲锣”引政协委员冷思考
慕课已冷在线教育火热技术与教育各自“打鼓敲锣”引政协委员冷思考“为什么线上教育并不如想象的来的那么急风暴雨,没有把学校冲击的那么稀里哗啦,学校照样坚如磐石。因为我们还是学历社会,还是围墙内的校园,现在围墙要延伸到企业,延伸到产业,学校要延伸到互联网加教育,还没那么简单,还没达成。”谈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胡卫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胡卫谈到,“大学生MOOC课程好像 ...
教育可得多少“智能”
随着AI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运用,人类社会正在加速由人与人互联的信息时代向人与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迈进。当前,国内普遍存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们通过创客教育、慕课教育等多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各级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造就了一座座孤悬于网络的“信息孤岛”。应利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整合多元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教育资源匮 ...
人工智能会对教育造成多大的颠覆?
“在场为人父母的,有多少人认为,现如今孩子可以完全不学习编程?”面对嘉宾突如其来的提问,全场上百位与会者,只有一位父亲“勇敢”地举起了手。这位父亲还被调侃道:“未来您家孩子可能会成为一名经理人。”这个颇有意味的一幕发生在卡达尔举行的2017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峰会两年举办一次,其间发布被称为“教育界诺贝尔奖”的WISE教育奖,以及有关教育创新的最新方法和案例。今年,来自全球的“取经者”纷纷将目光 ...
教育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
相对于通信、金融、交通、影视、物流以及科研、医疗等领域来说,教育受到信息化影响的程度可能是最低的,至少是最低的领域之一。如果互联网发生故障,通信、金融、交通等领域或许会陷入瘫痪状态,但学校不会因为互联网故障而停止上课,在教育的时空里基本上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天下。自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这种被杜威批评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是教育的主导模式。 ...
大数据:寻找教育中隐藏的智慧
目前,教育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炙手可热。然而教育大数据由于涉及到教育的各个要素,存在跨专业等复合型人才,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需要教学原有体系发生变化等诸多影响因素,尤其还存在过程性数据的采集、自然语言处理、教育心理参与不够,以及深度学习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在教育实践中尚未发挥到最大价值,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教育大数据是挖掘大千世界中的小数据教育大数据是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寻找、挖掘隐含教育发展规律、学 ...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经历哪四个阶段?
“当我们真的要构建一种全新(教育)生态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我们的重组与再造会逐渐形成一种终身化、开放的整体性教育结构,这是未来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合适的教育生态。”3月20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在北师大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论坛上作出这个判断。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教育的生态会因技术而有显著变化。他从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国家所做走过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来分析,技术融入教育将会经历四个阶段的变 ...
姜耀东委员:创新创业教育应重在“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今年准备了一份关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从实践和调研情况看,目前高校‘双创’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高校专业化创新创业师资不足,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姜耀东说,“部分教师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内涵的理解出现明显偏差,出现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 ...
教育3.0时代课程重构的华丽迭代
教育3 0时代课程重构的华丽迭代成都市成华区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课程纪实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培养“完整的人”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行动纲领和目标。如果说落实“双基”是教育的1 0时代,实现三维目标是教育的2 0时代,那么培育核心素养就是教育的3 0时代。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首个和谐教育实验区、中国教育学会优质均衡教育实验区,面对教育3 0时代,成都市成华区一直在思考:如何让 ...
广东提出11条措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制定印发了《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试行)》,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11条具体措施。1 成立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整合全省学校思政课专家学者、教研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力量,成立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建立广东省学校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为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在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教委把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不断更新理念,全面统筹推进,利用新技术破解新问题、开拓新局面。近年来,在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教委把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不断更新理念,全面统筹推进,利用新技术破解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提升“组织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