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有序开展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工作,新汇聚20个以上单位的资源应用。做好体系汇聚资源应用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体系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落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

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技厅〔20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经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2月27日

  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 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开展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项目,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十)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

  24.完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

  协调财政部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政策,引导督促各地统筹好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

  继续完善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与基础电信企业的战略合作。

  25.开展全国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

  完成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督导报告。

  26.加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

  完成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换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等咨询机构的作用,支持开展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2019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等。

  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增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指导教育信息化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以基地为依托凝聚专家队伍,广泛宣传并组织申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27.拓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办“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宣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我国教育全球治理能力提升。支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推荐项目参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哈马德国王奖。

  28.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围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进展成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也进一步加大报道力度,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一)提升网络安全人才支撑和保障能力

  29.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编写《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加强对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指导,继续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

  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新工科建设,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网络安全类专业,继续扩大网络安全相关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开展第二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30.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和技术人员专题网络培训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和技术人员的防护水平。

  指导各地各校把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内容,落小落细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中职德育课课程设置,在课程中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有关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材建设。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学生良好成长成才环境。组织好教育系统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防护技能。深化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预警预判、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能力,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试行高校直报点制度,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

  31.开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

  加强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的指导,印发《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相关研究课题,产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支持高校自主设立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研究学术机构,支持高校智库、重点研究基地等发挥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研究咨政建言作用,督促有关研究平台,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

  32.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

  根据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建立常态化的通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安全威胁信息的质量和针对性。

  33.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研究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建立数据分级保障的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数据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安全隐患。

  34.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研究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规划,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指南,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工作,明确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名单。组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安全评估,切实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35.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制定出台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根据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统筹部署,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