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戴琼海:人工智能的几点思考
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人工智能的几点思考,包括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从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依靠石器工具来劳动;到农耕时期人们所使用的工具有所升级;到工业革命出现的蒸汽机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电气革命更是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效率;而今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延伸了我们的脑力,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和思想。马克思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 ...
拨开疫情下教育信息化的迷雾
疫情促进在线教育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教育的改变,教育也须积极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发展。然而,在信息技术大潮的迅猛冲击下,我们也容易被一些迷雾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教育的未来走向。信息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交集但不完全重合。今年的疫情危机加快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一些人就仅仅将教育看成是知识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仍然需要师生“在场”,仍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因 ...
王继龙:网络空间治理需要网络空间思维
关于网络空间,很重要的一点是真正把网络空间视为一个新的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谓网络空间治理其实就是一个新世界秩序的创建和维护。王继龙亚太地区先进网络学会APAN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在“2020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亚太地区先进网络学会APAN主席、清华大学教授王继龙作了题为《网络空间治理》的报告。报告指出,网络空间是人工法则系统,但缺失基本时空维度等关键要素定义,网络空间治理需具备网络空间思维 ...
汪文勇:IP怎么了?
目前,转向IPv6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回顾IPv6的发展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IETF提出名为IPng的计划,IPv6是其中的方案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标准。IPv6在本世纪初已在我国受到关注和重视,将近20年之后,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这20年其实IPv6走得非常艰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汪文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自顶向下发展起来的“瘦网胖终端”IP的发展史是一个自顶向下发展的历史。以1 ...
朱永新: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做?
经历了为期半年的线上教学,孩子们终于返校复课,老师们也不用再做“线上主播”。在学校教学基本恢复正常后,我们也多了一些思考。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能做些什么?学生今后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在线教育可以推进教育公平吗?今天为您分享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先生于“中国丹麦教育论坛”上的演讲,一起来看。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早在20年前,一位小学生在以“梦想”为主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网络空间安全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2019年对于信息产业和网络安全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阿波罗登月50周年,这是人类在20世纪后50年启动的两个最伟大工程。它开辟了两个空间,一个是太空空间,一个是网络空间。同时,2019年还是Unix操作系统诞生50周年,Unix是今天计算装置运行的操作系统核心。互联网和Unix在整个网络空间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 ...
吴建平:用“底线思维”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博弈
9月14日至20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要活动包括高峰论坛、数字化展会、“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等,期间还将举办电信日、法治日等系列主题日活动。9月14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在郑州国家高新区网络安全科技馆举办。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现场(中国网信网李晓尹摄)在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央宣传 ...
北师大副校长陈丽:互联网已成为教育的第三空间
在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作了主题演讲,从学者的角度指出了疫情后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总体来讲分两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情前,第二个阶段是疫情后,虽然这样划分有一点粗糙,但是大家都会有同感,这次疫情使得我们整个教育领域都开始被迫体验互联网教育,被迫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疫情带给整个教育体系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开始关注互联网这个空 ...
余胜泉:在线教育会常态性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隔屏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意味着哪些变化?没有固定教学场景,怎么营造学习氛围?带着这些疑问,央广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主持人:今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 ...
吴建平:IPv6是未来互联网的主要创新平台
“IPv6解决了IPv4互联网的扩展性瓶颈,给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解决重大技术挑战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新平台。IPv6下一代互联网也将是未来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互联网的主要创新平台。”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CERNET网络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8月28日举行的“2020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如是表示。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CERN ...
赵沁平院士:“VR+AI”将深刻影响未来教育
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8月20日至22日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通过视频致辞,并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远程采访。赵沁平院士指出,作为智慧教育重要的支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和智能化的特征,其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将催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
邬贺铨:我国IPv6活跃用户已占网民总数四成
截至2020年7月,我国IPv6规模部署取得重大进展,IPv6活跃用户已达3 62亿,约占中国网民的40 01%,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二,但仍有若干不足亟待提升。这是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8月28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透露的。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该论坛由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 ...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未来教育?四位院士共绘新蓝图
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探索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教育公平与人的个性化成长,既是科技界和教育界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赵沁平、邬贺铨、张军、王耀南四位院士,以各自专业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出发,从不同维度共话智慧教育未来,并 ...
张军院士:“五维教育”将推动新时代教育生产力的变革
“建设智慧社会,智慧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我们需要审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教育新矛盾,体验智能技术重构的教学新环境和新方式,从智慧社会发展整体视角和框架出发,思考未来教育。”张军院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8月20日举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提出,以智慧、互联为理念,基于智联网技术框架重塑“人机物环”关系,通过“智联教室”建设打通空间、时间 ...
邬贺铨院士:5G将为教育提供更优质的应用服务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和落地,5G将以其显著优势为教育全生命周期提供更优质的应用服务。”邬贺铨院士表示。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题为“5G上云融智助力教育创新”的发言,并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邬贺铨院士指出,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支付、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5G技术促进了高清视频、VR ...
李星:向纯IPv6演进,恰逢其时
在7月30日-31日广州南沙举行的“202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峰会”上,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作了《纯IPv6的实践和展望》的报告。他表示,CERNET在二十多年前就着手布局IPv6并坚持纯IPv6网络的建设,这一步无疑是走对了。纯IPv6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前倡议全球IPv6规模部署IPv6向纯IPv6演进,可谓恰逢其时。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另辟蹊径,坚持纯IPv6骨干网建设首先我们还是应该简单回顾 ...
王耀南院士:人工智能为教育变革提供新路径
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8月20日至22日举行,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分享了智能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趋势,并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远程采访。王耀南院士介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总人数超过1600万。同时,中国慕 ...
联合国秘书长:警惕疫情加剧学习机会不平等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4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日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教育中断,学校长期停课将进一步加剧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大胆措施”,积极应对这场危机。古特雷斯在当天发布的“教育与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简报”视频致辞中,将教育描述为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未来的“核心因素”。古特雷斯说:“世界正面临不可持续的不平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育这一促进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