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舟山教育数字化应用,到2021年基本实现《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舟山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大会精神,依据国家、省教育现代化要求,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舟山教育现代化,按照“数字浙江”建设要求,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舟山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舟山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为本原则。以信息化构建师生教育和学习新生态,全面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师生在新时代的自我成长力,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合创新原则。发挥信息技术内在作用,变革传统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的服务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发展。
(三)需求导向原则。遵循舟山海岛实际,坚持实践需求驱动,促进点面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舟山教育数字化应用,到2021年基本实现《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素养双提高。探索“ 教育、3D创新教育等项目进入全省中上水平。
21.创设学生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通过为中小学学生创设校园电视台、校园朗读亭等特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校园经典诵读、拓展课程等活动提供新的表达空间,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到2021年,全市建成5所优秀校园电视台和20座校园朗读亭。
五、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22.完善“一把手”责任制,坚持“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明确本地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以专业技术部门为支撑的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强化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和意识,结合办学实际和特色,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以制度建设、实践创新、环境建设三位一体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机制。
(二)经费保障
2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和运维经费纳入预算。出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精准培训”、“省级特色网络空间和精品空间”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2.0”等种子教师培养和送教经费支持配套保障政策。
(三)考核评价
24.强化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各县区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政府工作等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全面开展面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总结和应用推广,定期发布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提升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效益。出台“舟山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程”、“之江汇应用示范校创建工程”、“海岛一体化教研训信息化平台”等“两工程一平台”建设与应用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安全保障
2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负责的市、县(区)、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织,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完成教育城域骨干网万兆升级项目,新增VPN设备、全网日志审计系统、骨干网运维管理系统等安全运维设备,从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检测、行为审计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强化教育信息化发展伦理意识,关注技术伦理,正确处理教育技术效率和伦理关系。认真贯彻《网络安全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信息安金风险,增强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全面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可管可控,形成与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