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何解决“三高三难”
作者:霍丽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数字化转型是当今职业教育应对数字时代发展与挑战的必然选择。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实训教学、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其本质是以数字化转型系统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 ...

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性的三个“抓手”
作者:贺星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高永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处处长)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职业教育开展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需要和“双高计划”等各项政策推动下,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找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密码”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秋萦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职业院校实训室越来越“炫酷”。而“炫酷”的虚拟现实技术,正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词之一。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于去年11月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

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关停位于青岛、深圳等地的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这成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闻之一。高校异地办学由来已久。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异地办学在助其驶上高等教育发展快车道方面功不可没。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田凤、中国教科院助理研究员姜宇佳曾撰文阐释异地办学的概念:所谓高校异地办学,是指高校在主校区所在 ...
素质教育如何突破“两难纠结”
【专家视角】作者:傅维利(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几十年来,众多校长和教师一直都在“应试”和“提升学生素质”间纠结。一方面,社会各方极其看重中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学校要下大力气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个看上去难以解决的两难问题,实际上隐含着破解之道。首先,从理论上看,考试重点关注的知识和技能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德发展的 ...
研究生院应以支撑国家战略为发展重点
作者:马陆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而高校异地办学现象虽然很少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支持认可,但在高教扩张时期却大量出现,异地发展中的民办性质分校、小型校园、大规模校区、研究生院等多种模式都曾出现过。迈向内涵式发展新时期,高等学校普遍关注办学质量水平提升,教育部《关于“十四五” ...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
【专家视角】作者:温正胞(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再 ...
“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
【人才故事】光明日报记者 杨桐彤一本书,1840页,340万字,凝结着吴天一毕生的研究成果,也记录着他在青藏高原踏下的每个足迹——《高山医学》。1958年,还是热血青年的吴天一,满怀着建设祖国西北的雄心壮志,来到青海工作。接连目睹了身边许多高原建设者病倒甚至牺牲后,医学专业毕业的他,下定决心要攻克高原病。当时,国内高原医学研究是一片空白。为了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吴天一主持了一 ...

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
【人才强国新征程】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团队: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黄暖的灯光,白色的枕头堆,醇郁的咖啡……在北京东城一家网红咖啡馆里,一群人围着笔记本电脑在聊天。快速射电暴的高时间分辨率探测,是他们正在讨论的话题。他们,到底是何许人也?这群时常到咖啡馆开展“头脑风暴”的人,是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率领的科研团队。作为“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 ...
数字赋能 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作者:胡青(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数字化撬动人才工作系统性变革已成为各大城市吸引和集聚人才的重要路径,也为创造性地答好“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 ...
拒绝“鸡娃四件套”,该做哪些调整
光明日报记者 陈煜“鸡娃”你熟,但你听说过“鸡娃四件套”吗?这个新名词,指的是家有学生的“老母亲们”常在体检中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部结节、子宫肌瘤这几种与情绪、压力高度相关的疾病。尽管这只是一个笑中带泪的自嘲梗,但家长们的焦灼与疲惫却是“懂的都懂”。其实,当家长一旦为了伴学而踏上“二次进化”之旅,甚至“借娃之壳”重启应试生活,多重压力传导下,家庭矛盾的不断升级便在所难免。在“ ...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作者:田辉(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奋力 ...
深耕海洋治理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深耕海洋治理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讲述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弓联兵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使命在肩,我们作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三个月来,我们通过支部书记领学、学科带头人导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召开高质量学术研讨会,组织高层次项目申报研讨 ...

山村学校,有了“玫瑰梦想球场”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瓦吾小学,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因其常年云雾缭绕,当地人称呼它为“云端小学”。近日,一座标有玫瑰图案的崭新足球场,在这所群山环抱的小学里正式落成启用。“这个球场是我们全校师生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们会比之前努力百倍千倍。”瓦吾小学校长曲比史古说,“有了新的足球场,孩子们的童年在这里会非常开心。”这个球场是由中国女足联合国内企业及球迷共同捐赠的 ...
西交利物浦大学:探索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新方法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寇博 石露芸曾担任美国一所高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终身教授的王牧,在出任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的两年中,除科学家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新角色:充当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黏合剂”。“以西浦慧湖药学院为例,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与企业紧密对接,打造‘药企中的药学院’。”王牧说。2022年,西浦慧湖药学院大楼奠基开工、西浦创业家学院 ...
教育的“情感转向”与“全人”培养
【专家视点】作者: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一直以来就对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感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在正确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人,以正确的程度生气,这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情感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情感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恰恰相反,直到19世纪末 ...

邱兆祥教授治学育人思想述评
【经济学人】 作者:屈满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邱兆祥教授 资料图片邱兆祥先生(1941—2022)是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金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勤于笔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四百多篇,出版著作二十多部,在马克思货币理论、银行业改革发展、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区域化和金融学科建设等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终身致力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并作出积极贡献 ...

单纯的知识学习远远不够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关乎终身幸福
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并不理想?为什么会有“高分低能”现象存在?这其中,非智力因素比如品格、情商等,或许和社会与情感能力有关。曾经,我们重点强调“认知”能力;今天,我们对于“情感”因素的认识刚刚开始—— 什么是社会与情感能力?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上,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发展部主任蒂亚·卢科拉介绍,OECD对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基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