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不看论文数量、不看影响因子——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应当看什么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秋萦“长久以来,基础教育界有个认识误区,一说老师们的成果,首先想到论文;一说成果多,就看论文篇数。其实,成果并不等于论文,甚至有些论文的价值很低。”采访中,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磊明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一贯痛点。不过,令他欣喜的是,这样的问题即将得到改善。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
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作者:牛楠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2022年岁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笔者看来,这是一则闻之则喜的利好消息。1986年印发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提出:教师要“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在此导向下,中小学教师职称 ...
以科学评价引导教师倾心育人
作者: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职称评审事关教师评价这一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用什么标准评价教师对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往往会引导教师日常的工作重点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出台了新的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将论文“必选”转化为成果“多选 ...
【光明论坛】讲好思政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光明论坛】 作者:盖逸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凝聚“价值最大公约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统领,画出“理想信念 ...

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思想汇】作者:郅庭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我国自1985年试点实施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对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与三十多年前相比,中小学校育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转换学校治理的逻辑。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
当学习不能带来快乐时,教师应如何引导
【教育随想】作者:苏德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弘毅学堂学部责任教授)在大学教书十几年了,跟成千上万的学生面对面交流过。我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更有成就感。在学习中,他们掌握知识多、考试表现好,获得的即时性正面反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反之,得到的反馈大多比较负面。前者经常从学习中品尝到快乐,后者却往往感觉痛苦,久而久之,前者越发喜欢学习,后者越发讨厌学习。趋乐避苦是生物本能,如果一 ...
十六部门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价值释放,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制定本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资委、税 ...
福建将提高中职校德育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 评选一批中职“课程思政”示范课
意见还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校德育或思想政治课建设;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不断提高德育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结合该省实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日益完善,主题教育更加有效,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思政和德育队伍素 ...
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作者:邱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 ...
自主科研仪器,践行原始创新
自主科研仪器,践行原始创新讲述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师 吴嘉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也对我们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21年4月19日,清华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特别来到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我非常有幸就在现场,当总书记提到“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 ...

彭立勋:以中国智慧破解“审美之谜”
【求索】作者:任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学人小传彭立勋,1937年生,湖北谷城人。美学家。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调往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主席、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 ...
“志于学”更要“智于学”
【人才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艾爱国:“志于学”更要“智于学”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时至今日,72岁的艾爱国,仍旧坚持每天按时上下班打卡。54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时常告诫自己: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只要还在岗位上,就要以严格的标准对待工作,一以贯之。2015年,艾爱国就已退休,但他很快又被返聘回湘钢技术质量部材料研究所。早在2008年,湘钢集团就成立了以他 ...

打造“知农爱农”一流人才方阵
【人才强国新征程】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张勇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云南西双版纳的一月气候温良,正是播种水稻的好时节。元旦刚过,在位于景洪市嘎洒镇的云南大学景洪田间试验站,已是一番忙碌场景。细心写好编号、将种子分类装进袋子……一切准备就绪,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多年生稻团队的师生们便卷起袖子、穿上雨靴、戴好草帽,一起走进田间播种。前不久,这一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 ...
让人才发展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源泉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作者:王成斌(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要素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活力的关键变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有实现人才发展现代化,才能引领和驱动各行各业的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永葆生机与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什么是现代化?以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 ...

江苏省常熟市:法治教育基地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日前,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依托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同市总工会共同推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成年子女“工检筑梦 未新护航”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研学和法治巡讲等形式,为劳动者未成年子女提供心理疏导、司法救助、预防教育等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图为工作人员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张增俊摄 光明图片《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8版) ...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办好教师教育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作者:于海波(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同时,报告也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教师是教育事业与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教师教育。顺应人民期待,培育人民教师 ...
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打造校史课程“活教材”
【案例】光明日报记者 杨 飒 曾 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 阳“这是丹蔚苑,丹是红色的意思,蔚代表着我们蔚斗小学……”“这是爱陆亭,是为了纪念学校创办人唐爱陆先生……”“这是养正书斋……”每个学年伊始,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都会牵着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的小手,开展“校园之旅”活动。新老同学们一道,在寻找校史印迹的过程中,体悟学校的历史底蕴。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 ...

挖掘内涵,活化校园文化遗产
【专家观点】作者:王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的积淀,使得大量的文化遗产、建筑遗产留存在一些大中小学校园内,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校园里饱经风霜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丰富信息,它们镌刻着红色印记,蕴含着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