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为种业振兴注入“科技内核”
为种业振兴注入“科技内核”讲述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王晓杰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在为这一份丰收答卷倍感振奋的同时,更加坚定了继续在种业振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种业振兴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胸怀天下、心系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致力于攻克小麦生产中的“顽症”——小麦条锈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负责人康振生默默扎根杨凌45年,带领我们潜心 ...
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者:刘宴兵(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章独列、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还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 ...
打开思政课“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通道
作者:冯伶莉(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价值塑造职责的德育排在第一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育人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在保证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 ...

社会常识素养课,帮大学生迈好进入社会“第一步”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理财入门知识、理财工具、常见理财骗局……这学期,一门理财公开课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与学生们见面。“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是第一次自己管钱,希望通过理财课,教同学们更合理地规划各项支出,少在投资上踩坑。”授课教师表示。“从校园出来,‘第一课’就是接受社会的‘毒打’!”这是部分毕业生的吐槽。面对越发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不少从“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直言“没有做好准备”。 ...
“适应社会”应是大学必修课
作者:陈波(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这段时间,“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的话题在网络上受到热议,凸显了一个存在已久却被忽视的问题——有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无法很好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角色。据第三方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学习、求职、择业过程中遭遇过金融诈骗、择业歧视、三方违约、用工风险等情形。高学历人群却难以应对生活日常,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 ...
以“善用善养”理念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线探索】作者:盛志刚(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近年来,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的问题受到各界民众高度关注,教育界也在不断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研究。人体的所有活动无非两种——“养”和“用”。此处的“用”,就是人体器官使用和消耗的过程(包括工作、劳动、锻炼等耗能用功的活动)。这里的“养”,就是在耗用之后的组织修复和能量补充过程。所有的生命 ...

应对教师职业倦怠,芬兰这样做
【他山之石】作者:唐鑫(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21年,一项针对全芬兰4567位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发现:芬兰教师职业倦怠正在逐渐上升。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芬兰教师倦怠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倦怠程度跟教师自身的包容态度有关;倦怠程度高的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所教学段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倦怠程度。针对这些情况, ...
收录甲骨数量最多 清华大学发布《甲骨文摹本大系》
光明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邓晖)十年磨一剑,一部甲骨文资料整理的集大成之作面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日前发布了《甲骨文摹本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新书。该书收录有字甲骨70659片,是目前收录甲骨数量最多的大型甲骨著录书,将为研究者更深入地做好卜辞分类与分期研究、文字考释工作与甲骨学商史研究带来极大便利。《大系》是第一部以摹本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 ...

教师与学生,如何走出“倦怠感”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在线学习、居家学习等新学习场景面临新挑战: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师生倦怠比例上升的现象,同时,师生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近期,线上中芬教育论坛之2022年师生倦怠研讨会举行,与会者探讨师生倦怠成为全球趋势的缘由,寻找有效预防、缓解的措施和方法,展望“师生健康干预”的未来图景。记者邀请相关专家,就此展开探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 ...
创造和谐有序网课环境
【专家点评】作者:谢永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近日,河南省新郑市某中学的刘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其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网课遭到陌生人闯入。闯入者故意播放刺耳音乐,发布种种不堪入耳的侮辱话语,干扰课堂秩序。该事件发生后,“网课爆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所谓“网课爆破”,又称网课入侵,是指网课入侵者通过非法或不正当途径获取网 ...
西南交通大学:用艺术之美点亮思政课堂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雯婷 李国芳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主题班会上,阵阵悠扬悦耳的歌声不断传出,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进来旁听的同学越来越多。原来,这是“音乐里的故事”讲演团正在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当讲演团成员演唱到‘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时,他们的眼中泛着泪光,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数学专业2022级同学孙华阳激 ...

如何守护网络课堂空间
光明日报记者 常莹近几年,网课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不少学校通过会议软件、直播平台等开展教学活动。而以“网课爆破”为代表的网络暴力也开始入侵在线课堂,不少师生深受其扰。前段时间,河南新郑三中老师网课遭入侵后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将“网课爆破”一词推向公共视野。日前,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 ...
扎根西部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马小洁(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进一步激发了高校自觉肩负起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兰州大学将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解放思想、更加主动进取、更加团结奋斗,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不断释放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新活力。增强历史主动,引领事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
职教国培基地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等国家级培训任务和各地各校教师培训的重要承训力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教师厅函〔202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 ...
重庆秀山:特教课堂传关爱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屈老师,我会自己刷牙了。我好想你们,好想来上学。”12月10日,重庆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线上课堂时间,培智四年级的班主任屈丽收到学生小文(化名)信息的那一刻,禁不住热泪盈眶。小文是一名智障儿童,常人眼里简单的洗漱动作,她却很难独立完成。从入学开始,屈丽就一点一点地训练她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即使疫情防控期间,对孩子的线上指导也从未间断。如今,看到小文在自己和学校 ...
安徽师范大学:在“舞鱼灯”中,上一堂文化自信思政课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光明日报通讯员 田超不久前,在安徽师范大学第51届校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鱼灯“国画”惊艳全场。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大鱼海棠》旋律,一条约5米长的大鱼灯领着80只小鱼灯,时而聚拢,时而嬉戏,宛在画中游。这就是徽州特色民俗体育形式——舞鱼灯,原型来自安徽歙县汪满田村的民俗鱼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晚, 高校师生做非遗鱼灯演绎奇幻梦境 话题冲上网络热 ...
一种多收!我科学家成功培育多年生稻
光明日报昆明12月18日电(见习记者阮紫嫣 记者张勇)据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介绍,12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该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经过20余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是稻作育种的一个创新。多年生稻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至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产量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