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热文

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摘要:混合式学习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新常态,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值得关注。该研究立足于教学活动的双重主体——教师与学生,基于3P学习分析框架,构建了学生学习预备、教师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交互行为、学习氛围与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作用关系和影响效应。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背景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其 ...

可视化反馈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实验研究
摘要: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者具备更高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然而,当前关于促进基础教育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可以应用于线下课堂的实用工具,导致测评数据无法被深入解读。立足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开发促进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可视化反馈工具,深入分析测评数据,挖掘其中蕴藏的有效信息。该工具提供包括自我认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三 ...

面向数字化未来的“计算思维”
摘要:在不断变化、迅猛发展的数字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计算思维”应该成为21世纪每个人的基本技能,而不仅仅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士。如何认识“计算思维”和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已重新引起国际教育界的关注。“计算思维”本身是人类科学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反映计算机科学家如何把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数字化,从而让计算机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框架。当反思人类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的有效解决问 ...

国际计算思维教学研究现状与前沿动向分析
摘要:计算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国际计算思维教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动向,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该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6—2023年科学网核心数据合集中计算思维教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出国际计算思维教学研究的四大主题:内涵和定义的理论探讨、评估测试及验证、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编程学习应用。研究发现,在计算思维评价方面,早期研究关注学习者的学 ...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乡村教育服务体系架构研究
摘要: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数字技术对教育公平的支持与赋能受到广泛关注,乡村教育服务数字化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乡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强烈的需求,推进教育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服务体系正当其时。通过分析梳理已有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和教育服务学术研究文献,借鉴教育服务的内涵,提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乡村教育服务的新内涵及乡村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现实价值;针对乡村教育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研究
摘要: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工作推进要求之一便是“安全运行”、构建可持续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介绍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相关背景,论述保障教育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针对学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统筹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完善数据安全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

区域智慧教育多级联动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区域智慧教育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代表着区域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教育应用系统繁多且使用率低;教育需求动态多变,系统建设难以统筹规划;教育应用系统持续维护难;教育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教育数据价值挖掘不足,难以支持精准服务等。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全面覆盖”的多级联动服务体系将有助于以上问题的破解, ...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向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为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优先事项。多个发达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的可获得性;维护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安全;加强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在发达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国和高校纷纷采取数字化转型新举措和尝试,例如,打破单一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利用技术改革高等教育评价 ...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摘 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启迪了人类的思维,也赋能各行各业,更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演进和融合深入,形成两个关键概念,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实践。这两个概念看起来似乎相近,但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对此,为明晰两个概念的区别,通过回顾国家自2012年至今颁布的教育领域相关政 ...

从MOOC到IMOOC再到OMC:数字时代的课堂革命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教育”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革命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也改变着大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我国慕课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及中国慕课发展十 ...
智能技术支持的“双减”实施路径研究
摘 要: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在对政策的理解与落实中,普遍出现“以盲目减量为目标”和“实践中‘明减’变为‘暗升’”的两大误区。针对这一问题,从对“双减”本质的再认识出发,明确“双减”政策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聚焦新时代课堂价值观和课堂“减负提质增效”的本质意蕴,揭示“双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保障。同时,落实“双减”应以课堂 ...

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设计理念与推进路径
摘 要: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浙江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深挖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三层需要,在对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实现机制,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构筑集约高效的数字教育新基建、构建数字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的三条推进路径,为教育数字治理积累了浙江经验。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场景理论;数字应用 ...

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
摘 要:高校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借鉴国际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经验,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及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案例分析理论框架,汇总国外五所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类探讨高校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所采取的多种数字化转型举措如何作用于不同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而助推一流学科建设,包括物理空间的人才培养、 ...
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应尽职责,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数字素养教育亟待突破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实现这一突破的策略在于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观念更新即清晰理解数字素养概念的超越性和综合性,其超越性主要体现为对批判性信息分析能力和创造性信息生产能力的重视,其综合性则体现为内涵的多元性、框架的异质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实践创新即实施“多方 ...

具身认知视角下线上课程开发的未来走向
摘 要: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线上课程开发多注重技术上的智能化以及视频制作的品质,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具身性。根据身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完整度,课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课程的前语言阶段、课程的离身化阶段、线上线下课程的具身化阶段。信息技术虽然为线上课程提供了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可能,却不可避免地带来“身体缺离”“信息迷失”“知识预设”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离身化”趋势的本质是由于线上课程 ...
挑战应对:携手共赢的未来
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未来十年里,数字技术将持续发展和不断演进,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呈现新一代互联网强化教育要素新联结、物联网助力打造数字教育新空间、大数据有力支撑精准化教育服务新范式、区块链加速释能学习新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教学新形态、元宇宙推动形成虚实一体教育新场域等发展趋势。然而,数字 ...

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
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快塑造着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充分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回顾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历史,大致可分为:视听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五个阶段。数字技术给学习环 ...